公益

主题: 代发《魂牵梦绕的故乡情》

  • 清水石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阅读:3536
  • 回复:17
  • 发表于:2014/7/1 14:50:2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魂牵梦绕的故乡情

                                                      李承奎

         1938年即农历戊寅年六月十四日戌时,在湖北枝江董市镇一户船民的家中我呱呱地坠地了

         故里董市镇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临江商埠。


        古镇南临长江,东有孙家港,西有玛瑙河,北有云盘湖,是一个河汊环绕,绿树掩映的美丽小镇。如果放开视野,故里董市镇东与现枝江市政府所在地的马家店和商贸繁荣的江口镇相比邻,南与盛产棉花、西瓜和花生富饶的百里洲隔江相望,西邻三国古战场陆城和猇亭,北衔土地肥沃素有千里粮仓之称的安福寺、仙女庙、问安寺:我的故里董市就座落在这一马平川,物产富饶,经济繁荣的中心地带。如果将视野再放开一些,故里董市镇上接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下联辽阔无际的江汉平原,南临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北靠重峦叠嶂的襄樊古城,它地处川鄂咽喉之要地,南北交通之冲衢,唐代诗人杜甫和李白所描绘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正是我故乡的雄浑浩阔的壮美景象!

         故里董市镇从东至西有三条平行走向的街道,分别为正街、河街和背街。古镇的正街仅约长一公里,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三段,从街头走到街尾,半个小时左右。与正街相垂的是许多小巷,从上到下依次为彭家巷、匡家巷、饶家巷、罗家巷、焦家巷、黄家巷;各条巷道南北相对相通,整个小镇成一“非”字型,纵横交错,排列有序。主街宽约四五米,晴天,可容五六个人并肩前行;雨天,若撑伞行走,则只可容三四人擦身而过。街道中心,一律铺着青石板,下有暗沟,沥水很快,两边则是卵石或地砖路面。街道两旁一般是青砖黑瓦的平房,穿架梁柱结构,有的是独间紧口朱红木门,有的是三开间的活动木门,这是一般居民和商户的住房;那些富商巨贾的房屋,则是高门深院,鹤立鸡群。有平房的,台阶高筑,朱门大开,多重多进,庭院深深。前为店面,中为厢房,后为仓库或加工用房。各重之间,设有天井,有的天井多达八个。屋内建筑精工考究,雕梁画栋、隔扇门窗、石雕护栏、木栅回廊等应有尽有;有楼房的,楼阁数层,气宇轩昂,成为小镇的犄角,为古镇平添了一派洋气。

          董市是一个经济繁荣的临江商埠,名商云集,商业兴盛。据史载,晚清和民国,有居民8000余人,各类字号的商店300多家,是连接川东鄂西与江汉平原的重要港口和商埠。每到夏、秋两季,西瓜、花生、粮、棉、油上市,古镇便焕发出蓬勃生机。陆有千头骡马过市,水有百艘船只泊航,大商巨贾风云际会,小商小贩争买争卖,整个小镇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商家多以经营粮食棉花、布匹绸缎、食品日杂、金属制品加工为主,小商盈市,富商林立。著名的粮米行有时诚记,棉花粮食行有袁鑫记和杨懿记,饮食业有罗信记,金属制品加工业有金大兴银坊,布匹绸缎铺有史恒升、史恒发和恒升炳,食品日杂铺有万源义、时道记,酥食酱园作坊铺有著名的松阑信。松阑信为蔡氏家族的商号,拥有多家店铺,镇上流传一句俗语:“董市一条街,尽是松阑斋”,可见其生意之兴隆!除此,还有外商独资和中外联资企业:英国人投资的“亚细亚”洋行专营煤油,董市商人张先义与美国商人联办的“美孚”洋行和商人张运生与英国人联营的“同大洋行”,其年销“洋油”(煤油)均达100余吨,生意之红火由此可见。这些民族工商业者为古镇的经济发展,民生的改善,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正街的南面,沿长江边是一条不成形的河街,散落着一些店铺商行,主要经营棉花、西瓜、花生和窑货。知名的棉花行有余源昌,西瓜青果行有杨信记,花生行有张喜记,窑货行有吴家罐园和胡家罐园。在河边,还有许多茶馆凉亭,是供过往客商和市民歇脚纳凉的,也为乘轮船和摆渡过河的人们提供侯船休息之地。特别到了夏秋,棉花、西瓜、花生上市,河街便显得特别热闹!

       背街为正街的北面,林木成荫,溪水潺潺,环境清幽,行人稀疏,是市民的闲居之处,散落着几座寺庙古刹,为故里的洞天福地。

        董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古迹众多,文物丰富。据史载,董市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公元220年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是蜀汉中郎将董和的故里,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由于经济发达,民生富庶,广大市民无不祈求神灵护佑,因此小小古镇,寺庙众多。镇的北面,上有金龙寺,中有金盆山,下有火神庙;镇的东南头,临江还有水府庙。香客络绎,烟火鼎盛,钟鼓之声不绝。抗战胜利后,洋教渗入,在大横街又建筑了福音堂,由牧师杨师母主教。我的故里董市,是一个既古老而又不封闭,善于吸纳新生活新文化的文明小镇。

       金龙寺座落在古镇上街的北面,是一座建制宏大的庙宇,四围古柏参天,田舍旷阔。寺庙分为三殿两院。首殿进门有两尊大菩萨,左为雷公爷爷,尖嘴嗔目,赤发上指,身生双翼,腾云驾雾,一手握铁锤,一手拿铜鼓,威威赫赫;右为闪电娘娘,她身着霓裳,容貌端庄,双手各拿着一面镜子,发出闪电寒光。中殿是大雄宝殿,中座有如来佛的大型金身塑像,灿烂辉煌,佛光四射;两旁的神龛上是十八罗汉,个个肥头大耳,肚肥肠满,嬉笑静穆,各具情态。我们一群不信邪的野孩顽童,常在它们面前装模做样,嬉戏逗闹,有的还拉出小鸡鸡当面撒尿。后殿是阎罗殿,阎王爷端立中座,黑脸白眼红须,怒目圆睁,十分可怕;两旁的神龛是阴朝地府奈河桥,妖魔鬼怪,磨牙吮血;阎罗判官,钩魂吊命。有用铁锯锯人的,有用石磨磨人的,……殿内昏暗暗,阴森森,寒气逼人,连我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的顽童也不敢在此多逗留一会!三殿之间,夹着两个宽敞的院落,每个院落都有铸铁大鼎一个,铸铁吊钟一口,香客们在这里烧香进贡,顶礼膜拜,整天烟雾缭绕,钟声不绝于耳;院落两厢是禅房,住着许多和尚,大和尚修禅打坐,小和尚清扫庭院。

        与金龙寺比邻的是金盆山,座落在古镇中段的北面。这是一座观音庙,修建在一座圆形的土岗之上,土岗形如一个覆扣的大盆。寺庙成塔型,上下共三层。周围芳草野花,茂林修篁,环境十分清幽。庙内供奉着千手观音的巨型金身塑像,高达四五米。菩萨面含微笑,慈祥端庄,站立在莲花坛上,金身披彩,光焰四射,每一双手都掐指外弹,似将佛水洒向人间。菩萨两旁,有大小仙女相拥,气势十分壮丽!更为神奇的是金盆山的神灵,董市原来没有堤防,每到夏天长江洪汛,小镇都会被淹没,唯独这个本不甚高的小土岗金盆山淹没不了,在茫茫的洪水中,它犹如一只大盆漂浮水面,而且水越涨,“盆”越高,这不得不让人们推想是观音菩萨在显灵!

        除金龙、金盆两座寺庙古刹之外,在董市下段的北面,还有一个尼姑庵,名曰火神庙,是人们祈求火神保佑的庙宇,求神拜佛的全是女香客。我舅爷爷的茅舍小屋就在庵旁,因此,我常随舅妈去参加庙会。最使我留念的是尼姑们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素菜点:鸡蛋花卷呵,油炸鱼块啊,香油酥肉啊,葱油稣饼啊,……全是素油素料,香稣可口,令人垂涎!

        另外,在董市东头,靠长江边还有著名的道教圣地——水府庙。该庙始建于明代,占地约4亩,座东朝西,三重殿落。庙里供奉着龙王水神,庙的左后边,建有一座宝塔,是镇压水怪的。每逢长江洪汛到来之前,董市人都要扎彩门,抬着整猪整羊,前去庙里打醮做道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祭奠龙王,祈求水神保佑!水府庙现存有山门、围墙、大殿、天井、后殿、厢房、侧院,庙内石狮、碑刻、彩绘历历在目。在水府庙大殿南山墙上,还存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的题记。如今,水府庙已经整修,成为有名的旅游景点。

      

水府庙旧貌



新修的水府庙玉皇阁

         金龙寺、金盆山、水府庙等庙宇的宏丽建筑和神像的精心塑造以及人们的虔诚祁福,不仅充分表达了董市人民对神灵的顶礼和膜拜,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也表现出董市人民对宗教文化的热爱和承传,更表现出董市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古镇的民风淳朴,习俗隆厚,是一个礼仪之乡
。解放前夕,除偶遇兵匪侵扰,小镇社会相对安定,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每至夜深,更夫巡城,梆鼓咚咚,提醒人们小心火烛,防贼防盗。左邻右舍相处和睦,远亲近戚,往来亲密。镇上流行这样的说法:“董市人数千,姑舅姨相联。”逢年过节,锣鼓喧天,走亲串友,鞭炮迎送;婚丧娶嫁,张灯结彩,请客送礼,大开酒筵。

       春节过年是董市人最隆重的节日。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到腊月三十除夕,是敬神祈福的日子。二十四过小年,主要是请灶神。家家户户都在灶前扫扬尘,刮烟灰,把灶前灶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贴上灶神爷的画像,供奉整鸡整鸭和肉鱼以及果品,然后点上灶灯或蜡烛,烧香磕头;祭灶神还专门打(熬)灶糖,灶糖香酥脆甜,然而,供奉一夜之后便没有了,不是灶神爷爷歆享了,而是被嘴馋的孩子们偷吃了;另外,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大家都吃熟食;也就从这一天开始,人们的言行要恪守许多禁忌,比如男子不能远行,女人不能回娘家;家庭不可争吵,说话不能带“死”字等,真是虔诚得很啊!到了腊月三十,更是礼仪隆重:家家户户贴上了红堂堂的春联;堂屋设置了供桌,摆上鸡鸭鱼肉等供品,焚香燃烛,祈请天地众神和祖先亡灵来歆享这年关的牲醴和香烟;午时或傍晚,全家人团聚吃年饭,十大碗,八大盘,香气扑鼻,热气腾腾。门外鞭炮轰鸣,席上觥筹交错,共庆丰年,互祝美好。老人提早掏出了压岁钱,孩子们欢欢喜喜叫拜年;傍晚,家家户户都要到附近的墓地给先人“上灯”,即在坟头摆放祭品,在坟顶插上灯笼,焚烧钱纸,叩头跪拜,祭奠亡灵;到了晚上,婆婆妈妈们开始炸“年货”,油炸肉丸、鱼丸,油炸红薯、莲藕,油炸麻花、饺子,……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大人一边炸,孩子们一边吃,香喷喷,脆酥酥,垂涎欲滴;做完这一切,当是沐浴的时候了,每个人在浴室咯吱咯吱地沐浴净身,蜕去旧衣服,换上新衣裳,表示除掉秽气,迎接好运的到来;然后全家“守岁”。午夜子时,到了除夕的时刻,千家万户,鞭炮轰鸣,烟花冲天,全镇淹没在鞭炮的声浪中,烟火的海洋里!……时间在欢乐里跨过了旧年,又在静穆中迎接着新年。正月初一早上,家家户户柴门紧闭,全镇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若遇晴日,朝阳映照着红堂堂的春联,满门生辉;若遇雪天,纷纷的雪花漫天飞舞,更增添了年味,预示着丰年到来。屋里,大人们正香甜地睡觉,往往会睡到十点多钟,我们当地称之为“挖窖”(译音),大概是酣睡的意思,借以消除一年的疲惫,蓄精养锐,以迎战新年。然而,唯独孩子们耐不住这种寂寞,我们很早地从床上爬起,因为心里揣着自己的秘密:一是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去外面“晒一晒”,“秀一秀”;二是荷包里有了一些压岁钱,可以去买鞭炮买玩具,和小伙伴尽情地耍耍;三是想挣更多的压岁钱,于是急不可耐,早早起身,去给姑太太,姨奶奶,舅爹姨妈或其他亲戚拜年。我们不顾忌大人们正在“挖窖”,拍着别人的门高声喊叫“拜年啊,拜年!”;要是在街上遇见了亲戚长辈,就在那石板街上“扑通”一声地跪下来磕头,连声叫喊叔叔伯爹“给您拜年啦!”于是马上可以拿到或多或少的压岁钱!我们董市的孩子就是这么的聪明和伶俐!当然,大人们在睡足觉之后,就起床敬神,给长辈们拜年,接着吃“元宝”(米酒汤圆或鸡旦茶)。然后,围着火盆或火笼品茶,聊天,享受一年中难得的清闲。但是,正月初一是不出行的,到了初二三四,才是走亲拜友的高潮时日。一个个,一群群,提着礼物,穿街走巷,上门拜年;主人家鸣鞭放炮,迎送客人;摆酒设宴,盛情款待,好一派喜庆、吉祥、和睦景象!庆典隆重,礼仪繁缛的春节,浓缩了淳厚的民风民俗,表现了人们的和睦友爱,也表达了人们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美好愿景,是一个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董市人最欢乐的日子。全镇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夜幕降临,人们在吃完元宵之后,就去走夜会,看花灯。跳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划采莲船,玩蚌壳精,……各种民间文艺,尽展风采;各个单位和艺人们都要一比高低。董市镇万人空巷,人山人海,火树银花,彻夜不眠。有趣的是我们一家三口全都参与其中,我父亲参加舞龙灯;

       我母亲参加划采莲船,她扮演老艄公,挑逗着采莲女,一边唱一边舞,赢得众人喝彩;我却扮演一个美丽的小蚌壳精,与老渔翁、

       小和尚挑逗嬉戏,人们拍手叫好!除了上述节日之外,每年清明节搭彩棚,备酒筵,踏青扫墓;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七月十五为“月半”,烧香火,设酒筵,接亡灵回家,放荷花灯,给先人送去祝福;八月十五过中秋赏明月,吃月饼,放孔明灯……。人们在这些庆典活动中,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淳朴习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在终年辛劳中,放松身心,享受着难得的欢乐时光,集中地表现了故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古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名士众多人才辈出。古代最有名的当属三国时期蜀汉掌军中郎将、大司马董和。史料记载,董和(字幼宰),与诸葛亮共事多年,在刘备手下为官20余载,清正廉明,深受蜀中百姓爱戴。其子董允,秉承乃父遗风,时称“蜀中四英”之一。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为纪念董和,1992年家乡人民为其塑像,现立于新街花坛。



        近现代以来,董市镇名士以教育家、科学家享誉海内外,现仍健在的如前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张子高,两院院士张滂,清华大学前副教授时学瑛等等。而在近代最有声望的当属教育家时象晋老先生家族了。时象晋,同盟会会员,清末民初教育家。民国初年任湖北省咨询局议员和湖北省教育局长;其子时功玖,系同盟会湖北分会首任会长;其孙时昭涵,1922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获理论化学博士,后回国,任教上海交大化学系,曾协助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马君武等筹建科学试验馆,也曾任原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解放前夕毅然留在大陆,1979年5月在北京逝世。

晚清时期,兴学堂,开科举,秀才举人辈出;民国时期,建立了董市镇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市小学名师荟萃,学子云集,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

       董市的市民文化也颇为繁荣。人们喜爱听评书,知名评书家汪先生,把三国、水浒、封神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演绎得栩栩如生。每到夜晚,茶馆酒肆厅堂满座,听众如云。汉剧更是广大市民喜爱的戏种,董市组建了民间汉剧团,名角集聚,生旦丑末净俱全。生角曾福清,正旦杨凤池、王仙娥(女),花旦胡庆志,彭牡丹(女),老生兼花脸匡冰堂,丑角刘小保,老旦兼丑旦时尤如等,都是大家非常喜爱的知名演员。每逢大小节日或富家庆典,是市民们最开心的时候,全镇男女老少,搬凳子的,拿椅子的,扛着长板凳的,从大街小巷涌向大礼堂看汉剧。古老破旧的董市大礼堂,亮起了数盏煤气灯,把礼堂照得灯火通明。台上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台下有观众的高谈阔论,吃糖果的,嗑瓜子的,吹口哨的,喝彩叫好的,喊爹叫娘的,娃娃哭叫的,逗打嬉戏的…….全场一锅粥,这是人们最自由自在的时候,也是最快乐高兴的时候……

        千百年来,董市人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着不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承传着伟大优秀的中华文明,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历史的车轮总不可能坦途前行,天灾人祸不断袭击着董市人,摧残着董市的文明,……

     古老的董市,在旧社会有三大公害:

        一是洪水成灾
。由于历代反动政府醉生梦死,不顾人民死活,董市从来就没有过堤坝,每到长江洪水猛涨,一马平川的董市立即变成一片汪洋。房屋倒塌,人畜淹死不计其数;即使有坚壁高楼的市民,也要困守水牢一两个月。盛夏酷暑,上有骄阳似火,下有水汽蒸腾,人们如坐在蒸笼里一般。洪水卷着浪渣,波涛滚着粪便死尸,浊水横流,臭气熏天,人们叫苦不迭!由于洪水封锁,断水、断粮、断菜、断医、断药,疾病流行,病死的,困死的大有人在。为了生活,人们只好用木料和门板扎成筏子,在水上叫买叫卖,或到异地谋生。

         二是血吸虫为害。董市由于河汊纵横,沼泽遍野,是钉螺繁衍,血吸虫寄生的好地方。尤其是小镇北面的云盘湖,湖水早已干涸,留下一片沼泽湿地,钉螺密布,血吸虫猖獗,周边数个村庄人畜感染十分严重,男女老幼,腆着大肚子,由于缺医少药,很多病人水肿而死,无数个家庭,不少的村落,人烟灭绝。距镇西北五里地有一片荒山野岭的乱葬岗,名叫大山子,坟冢累累,尸骨遍野,据说埋葬的多是因血吸虫而死的穷苦人。每当雨夜,烟雾迷朦,冷风嗖嗖,萤火横飞,鸱鸺啾啾,似乎是冤魂在哭泣,野鬼在嘶叫,十分阴森恐怖!正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惨景象!

         三是兵匪为患。国民党反动派为挽救其灭亡,大肆征捐加税,搜刮民财;抓兵拉夫,戕害人民。比如国民党的十五军,还有那些杂牌军什么“吃光”部队(由国民党瞿白陔率领的一支纪律十分涣散的队伍,人们浑称为“吃光”部队)等,路过董市,强占民房,摊派公款,要吃要喝,侮辱妇女,把小镇搞得乌烟瘴气!地方土匪更是猖獗横行。宜都枝江一带的最大匪首谢平川的部下,不时进犯董市,抢商户,占民女,抓人质,“抱罗汉”,敲诈勒索,鱼肉人民,把小镇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洪灾,病灾,兵匪灾,给家乡人民带来巨大苦难!1949年8月,古镇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清匪霸,分田地,均贫富,人民当家做主,喜气扬扬;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爱国热情无比高涨;禁烟毒,除娼妓,废赌习,扫文盲,树新风,社会一片新气象;灭钉螺,送瘟神,围堤垸,搞绿化,战天斗地,董市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然而董市又在“左”的思想和路线的影响下,蒙受不少新的灾难和挫折!

        首先是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董市镇的广大工商业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很快实现了公私合营,当他们敲锣打鼓兴高采烈走进社会主义后不久,“团结、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方针,被砍掉了一半,只剩下“限制”和“改造”,股份取消,股息灰化,“公私合营”变成了“公家独营”,广大工商业者多年辛勤积累的资本等于变相没收!不少人被戴上“不法资本家”或“奸商”的帽子,遭游斗,被逮捕,蒙受不白之冤。董市从此变得萧条冷落!

         时序进入1958年,“三面红旗”飘扬古老的董市变成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八千人民骑上了大跃进的战马,小土炉,大办钢铁,树木被砍光,房屋被拆毁,城镇本无铁矿石,于是铁锅、铁铲,铁刀,铁壶、铁鼎统统上缴,人们都去吃食堂;城镇本无田地,也要大力支援农村创高产,放卫星,

       于是屋外掘地三尺,屋里刨土三寸;59年,粮食供应更加紧张,每人每天四两米,开始是瓜菜代,喝稀饭,吃双蒸饭,到后来,只有刨野菜剥树皮充饥,人们开始浮肿了;董市自古无堤防,修堤围垸本是长久的心愿,可是早不修,晚不修,偏偏乘上这匹“跃进”马,偏偏抓住这个饥荒年,战天斗地日夜干。家家动员,干部逼迫,男女老少捆着肚子齐上阵,拖着浮肿的身躯鏖战,因饥饿浮肿而死者不计其数,也无从知其数,真是哀鸿遍野,民生涂炭!

       更有让人痛心的事。在“左”的思想路线引导下,古老的董市文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解放之初,在破除迷信的洪流中,董市各个寺庙的菩萨神像被砸烂,和尚尼姑被驱出,各种宗教活动被当做“反动会道门”加于取缔;金龙寺、金盆山,水府庙,都变成了粮食仓库和棉花仓库;又不知怎的,到后来,金龙寺、火神庙和福音堂都被夷为平地,而环境清幽、水涨“盆”高的神灵宝地金盆山,一段时间竟成了关押犯人的监狱!昔日生意兴隆、热闹繁华的董市大街,更是满目疮痍,面目全非了!古老的街道已经塌陷,古朴的青石板道路全改成了灰白的水泥路;高门阔户的店铺变得低矮破旧,整齐的街道高高低低、坑坑凹凹,矮门小户的民居稀稀落落地散落着;镇南的江流早已干枯,河心的沙洲与陆地相连,长江改了道。船舶不再泊航,水肆不复存在,百里州的棉花、西瓜、花生不再在此集散,董市成了一个旱码头,也成了一个经济困顿,文化贫瘠的落后之乡!再也看不见行商坐贾的繁忙交易,听不到小商小贩的热卖喊叫;再也看不见香民的虔诚朝拜,听不到古刹的悠扬钟声;再也看不见淳厚的民风民俗,听不到高楼传出的萧声笛韵!我的故乡董市,这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文明古镇步入了她历史的又一个低谷,是天灾,是人祸?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啊!

董市老正街现貌    





美国美孚洋行现貌

         人类的历史总是曲折而前行的。经历挫折的党在反思后前进,经受苦难的人民更加奋发图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董市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枝宜大地。在县、镇党委和政府的具体领导下,今日董市,在老城区的北面云盘湖一带开发出新区。新区成“井”字形展开,一条柏油大道横贯东西,两条商业小街纵横南北;在“井”市正中,建有一个中心花坛,中立蜀汉中郎将董和的巨身塑像;董市已由乡镇升格为枝江市中等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成为枝江市的工业重镇。目前商贸日趋活跃,工业逐步发展,招商引资,工农业并举,经济渐进走热,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渐改善。由于董市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经有关专家深入堪证,枝江市政府把董市镇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正式申报国家,这是董市人的骄傲和希望。

           

今日董市大道

                  

今日董市市场

       我衷心祝福故里董市发达兴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然而,我离开故乡有数十年,新的董市似乎离我很远,使我感到很陌生;古老的董市却依然经常在我的梦中。我怀念故乡董市,我深情地留念故乡的水土,留念古镇的文化,留念家乡淳厚的风俗民情,留念那里勤劳、纯朴、善良的邻里乡亲。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故乡的丰富物产养育了我的身躯,故乡的丰厚文化铸就了我的精神,故乡人民的优良品质塑造了我的人格,这是我一生赖以生存、发展、成熟的根基啊!

      我深深地感恩我的故乡——董市!


二0一四年夏于羊城

      【作者生于1938年,湖北枝江董市镇人。1962年华中师范学院毕业,长期在宜都师范和夷陵中学执教,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荣誉。1996年去到广州,继续从教,教学教研业绩卓著,享誉南国教坛。息教以后,著有《杏坛落英》《永不消退的激情》两书,本文选自《永不消退的激情》】
  
  • 清水石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4/7/2 17:22:38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受李承奎老师之托,现将其《魂牵梦绕的故乡情》一文修改稿在枝江热线网代发,以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
  
  • 梦圆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4/7/2 17:33:38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清水石)的帖子
非常珍贵和重要的文稿,值得珍藏!
  
  • 不老传说
  • 发表于:2014/7/2 17:58:06
  • 来自:广东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梦圆先生的关注和鼓励。古镇董市是我的根,我是董市大树的一片叶,谨以此文表达对家乡故里的深情和怀念,算是落叶以归根了!
  
  • 不老传说
  • 发表于:2014/7/2 18:25:01
  • 来自:广东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碧波浩瀚
碧波浩瀚: 再题恩师照 只要花开不计酬,微馨四散漫神州。笔耕常伴三更月,悦读宁伤一对眸。 老干浴霞茵劲拔,新枝得雨更青悠。释然无悔颜如玉,耋耄风姿一品牛。
2014-07-23 06:06:56 回复
碧波浩瀚
碧波浩瀚: 再题恩师照 只要花开不计酬,微馨四散漫神州。 笔耕常伴三更月,悦读宁伤一对眸。 老干浴霞茵劲拔,新枝得雨更青悠。 释然无悔颜如玉,耋耄风姿一品牛。
2014-07-23 06:16:45 回复
  • 清水石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4/7/2 21:06:52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梦圆 发表于 2014-7-2 17:33:38 :回复  1楼(清水石)的帖子
非常珍贵和重要的文稿,值得珍藏!

     李老师给董市文化中心寄来他所创作的《永不消退的激情》书一本,等有机会顺便给你,你也可随时找我拿,联系电话:
         15629375596
  • 生动
论坛高级顾问实名认证会员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4/7/2 22:02:48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正在拜读名师大作!感谢大师为家乡献上美餐佳肴!高深的学术造诣,崇高的人文品德,浓浓的感恩情怀,难舍的故乡深情,无不为家乡读者打上深深的烙印!枝江,为有李老先生这样的英才而自豪,为有李老先生这样的儒家学子而骄傲!感谢您的美文,感谢您的无私奉献!祝您在南国一切顺安吉祥!福体安康!合家欢乐!
 
  • 不老传说
  • 发表于:2014/7/2 23:43:57
  • 来自:广东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楼(生动)的帖子
生动先生对我褒奖有过,老夫不禁汗颜。先生情文并茂的精评,送来家乡人民对我的厚爱和关怀,十分温暖,十分荣幸,谢谢,谢谢!
  • 梦圆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4/7/3 14:44:43
  • 来自:湖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清水石)的帖子

非常感谢李老先生给我寄的书,放在您手里,我再来拿!
  • 梦圆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4/7/3 15:44:20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清水石)的帖子

为家乡有李老先生这样的杰出人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感谢清水石先生的推举。在这里顺便给您们透露一个消息,您文中提到的时昭涵之后——时问给家乡来信寻找时家亲人,您能否看一看这篇文章,和您一样特别思念家乡。
  • 平安中国
俱乐部高级会员俱乐部高级会员
  • 发表于:2014/7/23 5:42:35
  • 来自:浙江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百里洲人民加油
梦想成真
  • 相逢是首歌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论坛首席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4/7/23 12:27:57
  • 来自:湖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古镇南临长江,东有孙家港,西有玛瑙河,北有云盘湖,是一个河汊环绕,绿树掩映的美丽小镇。如果放开视野,故里董市镇东与现枝江市政府所在地的马家店和商贸繁荣的江口镇相比邻,南与盛产棉花、西瓜和花生富饶的百里洲隔江相望,西邻三国古战场陆城和猇亭,北衔土地肥沃素有千里粮仓之称的安福寺、仙女庙、问安寺:我的故里董市就座落在这一马平川,物产富饶,经济繁荣的中心地带。如果将视野再放开一些,故里董市镇上接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下联辽阔无际的江汉平原,南临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北靠重峦叠嶂的襄樊古城,它地处川鄂咽喉之要地,南北交通之冲衢,唐代诗人杜甫和李白所描绘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正是我故乡的雄浑浩阔的壮美景象!
————————————————————————————————————————————-
这就是董市镇的形象宣传片解说词!厉害!
  • 不老传说
  • 发表于:2014/7/25 8:47:34
  • 来自:广东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相逢是首歌文友披文入境入情,真得学习!
  • 楚牛
  • 发表于:2014/7/25 16:19:42
  • 来自:湖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身为故乡人,难忘故乡情。问候老先生!
  • 不老传说
  • 发表于:2014/7/27 20:59:17
  • 来自:广东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楚牛先生的问候。唯楚有才,向楚牛先生学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