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诗经.江有汜》是湖北枝江百里洲的古代地方民歌

  • 张世亮
楼主回复
  • 阅读:39665
  • 回复:4
  • 发表于:2018/1/8 10:27:0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读书笔记           读《诗经.江有汜》



《诗经.江有汜》是湖北枝江百里洲的古代地方民歌

——从地理环境看《江有汜》的源出地

一、

我读的是于夯译注的《诗经》(远方出版社出版、于捷主编  中华经典从书)。为了方便,我先把原作和译文抄录于后:



江有汜(si),子之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倒流水,那人又娶妻,不与我相随!现在不要我,以后必后悔。

江有渚(zhu),子之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处。

江有小沙洲,那人又娶妻,不与我相随!现在不要我,以后还要归。

江有沱(tuo),子之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有小支流,那人又娶妻,不过我的门!此时不见我,,日后必悲歌。

二、

《江有汜》是《诗经.国风》篇西周春秋时期搜集诸侯各国各地的民歌。《江有汜》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有不同的说法。

(一)有的书籍、作品明确提出是指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的古

代民歌。

1、《革命百里洲》(作者:赵瑜、胡世全,2003年出版,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在第二章“沧海桑田百里洲”中这样写道:“在《诗经.召南》中居然收录有此地的古代民歌,即《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三章,足见古代枝江文化之发达。江有汜,吟江水分流又汇合;江有渚,吟江中有沙洲;江有沱,吟小水入于大水。……她通过描述枝江的独有地貌,以曲折隐喻表深情,唱出了祈求和好如初的心愿,给世代愤郎痴女留下无尽叹息。”



2、《枝江古诗精选》(枝江文史资料第十二集,罗方先主编2004年)在《江有汜》篇注释“有些学者认为,这首民歌诞生于荆江上游,是枝江最早的民歌之一”。

3、2017年5月出版发行的《‘枝江县志’同治版(校注本)》(周德富主编)‘前言’中写到:《诗经》名篇《江有汜》的源出地,陆游在入蜀过枝江百里洲时,首提“《诗》‘江有沱’、《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是也。”显然,陆游是第一个提出“江有沱”是枝江百里洲民歌的人,但此后此说似乎并未引起广泛的认同。…当今学者廖柏昂等人证明了陆游的这一说法。



在同书“艺文”中,于清人张椿的“沱汜辨”的注释中更是注明“《诗经.召南.江有汜》是一首出自百里洲的民歌。”

(二)、《江有汜》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在一些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上列诸文中未曾提及,笔者通过《辞海》和互联网查找的部分结果摘抄如下。

1、《辞海》(1979年版 夏征农主编,下同)的有关条目和注释:

江有汜 《诗.召南》篇名。《诗序》谓“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

江汜,江水分出而复汇合本水。并未说明《江有汜》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2、“百度百科”《诗经.召南.江有汜》的说法:

一是注释中

江:长江。

汜: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渚:水中小洲

沱:长江的支流名称。或以为与“汜”同。                            

二是在创作背景中说: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但是后面又说:诗中“有”字为语助虚词,“汜”、“渚”、“沱”都是具体的水名,“以”、“与”、“过”都是动词,表示“陪同”(随嫁)的意思。

三是在名人点评中有朱熹的点评:宋代朱熹《诗集传》:“是时,汜水之旁,媵(ying)有待年于国,而嫡不与之偕行者。其后,嫡被后妃夫人之化,乃能自悔而迎之。故媵见江水之有汜,而因以起兴,言:江犹有汜,而之子于归,不我以。虽不我以,然其后也悔矣。”从前句“汜水之旁”来看,在这里朱熹说明汜水是一条水名。后句“江犹有汜”则是江分而复合的意思。 

那么这几条水在什么地方?百度百科没有说明,再从《辞海》中去查找:

(1)汜水,水名,发源在河南巩县,经荥阳汜水镇西入黄河。



(2)渚,指水中的陆地。《尔雅. 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3)沱水:

?沱水  《禹贡》荆、梁二洲皆有沱。据《汉志》《水经》,梁州沱水有二:一在今四川茂汶县西南,一在今郫县西南。前者当今何水无考,后者一说即今郫江的前身,一说上游即今毗河,下游即今自金堂以下的沱江,至泸州还入大江。   荆洲沱水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古江水至此分为南北二派,南为大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南流日微,沱水转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此外历代学者关于《禹贡》的沱还有多种解释。

?沱江  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部。

?沱河  在安徽省北部。 

从《辞海》看出,“渚”不是水名

3、在互联网古诗文网《江有汜》的鉴赏中记述:这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从诗中写到的“江”、“沱”看来,产地是在召(在岐山,周初召公的采邑)的南部、古粱州境内长江上游的沱江一带。……“汜”、“渚”、“沱”都是具体的水名。  

三、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尹吉莆采集,孔子编订。据说春秋时传下来的诗有3000多首,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编订之后就是三百多首了。所以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作为我国国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诗经》的研究成果灿如繁星,正如诗经研究专家说的,古人已有“诗无达诂”(对诗经没有确切的训诂和解释)和“诗无通诂”(即没有公认一致的解释)的感慨,说明对诗经一些问题达成统一看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对诗经的研究仍然在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对诗经的发源地还是可以通过讨论使结论更接近一致。互联网也给我们提供了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机会。借此平台笔者发表自己的粗浅看法。

1、首先“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的汜、渚、沱指的是自然景物,而不是水名。歌者是触景生情,以景诉怨,借景祈愿。如果看成是地名,在辞海中就没有渚水这个地名。在三章诗歌词语相同的地方,其他汜、沱是水名而渚不是水名,文理上说不过去。实际上各家在注释里对汜、渚、沱都是说明是水的地理形态,只是在鉴赏和点评时说成了水名。而对于江,是指的长江,有关的解释都是比较一致的。   

2、其次,明确在长江哪些地方有汜、渚、沱。仅仅只有汜、渚、沱三种景物的一种,可以说到处都有。三种景物有两种,在长江各地也不少。三种景物全有,可能就比较少有。所以对《诗经.江有汜》的源出地,说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四川的梁州,一个是湖北的枝江。这两个地方古代都有沱江地名,也就有长江支流。但是就汜、渚的景观和他的地理环境来说,可能会有些不一样。

(1)先说湖北枝江。长江一路奔腾,历经狭谷险滩,跃出三峡,到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地理环境,地势开阔,水流由湍急迅速转缓,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了无数的大小不等的沙洲,就是渚。古人有九十九洲之说,据说“洲不满百,不出王者”,说明当时沙洲之多。长江到此分支,而有枝江县名。原来主流在南,支流在北,北流称为沱江。南流经松滋绕过无数沙洲最后在沙市上游与沱江汇合,这是大汜。中间有无数小沙洲、很多小汜、小沱。后来在一些小沙洲逐渐淤积成大沙洲,有了百里洲。百里洲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长江大水冲断成上、下百里洲,下百里洲与北岸连成一片,就是现在的七星台镇。

现在的上百里洲土地面积有220多平方公里,良田万倾,所以有‘万里长江第一洲’之说。清《禹贡锥指》:“《寰宇记》‘江至百里洲首派别,北为内江’者是,《诗.召南》曰‘江有沱。’荆州之沱也。”清道光十年(1830年)长江大水,洲堤皆决,江流变道,《枝江县志》记载:“外江(南江)积年淀淤,又沙洲棋布,壅塞江中,洪流徙行内江,而沱胜于江也。是数千余年江流一大变局也”。目前,不论外江、内江,仍然到处分布有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的沙洲,随处都有汜、渚、沱。这样的地理景观,其他地方难得一见。

(2)再来看四川梁州。我们从《辞海》或“百度百科”的解释看,有的可考,有的无考,虽然情况复杂,但是只能说明那里有长江支流,水名叫沱江,看不出在哪里有分支又重新汇合成汜的地理景观。也看不到他形成很多渚(小沙洲)的地理环境。即使沱江河流弯弯曲曲,有可能形成局部的小汜或者小渚,地理范围也是比较小的。

3、其三,民歌的流传,是有地域分布范围的。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在梁州和枝江同时流传同一首民歌,甚至在河南或者安徽分别流传。另外民歌在小范围流传,也不可能有太大影响。只有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大范围流传,才可能被民歌搜集者所注意和重视,才能搜集到《诗经》的《国风》中。

4、再说,百里洲的民歌被《诗经.国风》收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百里洲曾经是楚国开国的国都所在地之一。《史记.楚世家》记载:“当周成王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从《春秋时代图》上看到,丹阳在湖北宜昌附近。杨尚聘著《在水中央》说,“他们(楚的先民—笔者注)在百里洲赫家洼子也留下了古丹阳的遗址。”

唐史学家杜佑《通典》记载:“楚都丹阳,为今之姊归县,武王(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迁枝江亦曰丹阳,是枝江之丹阳,武王徒都以故地名之者也”作为楚国国都,百里洲有使者与周王朝和其他诸侯国经常来往是必然的。即使到了公元前690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到了郢,就是现在的荆洲纪南城遗址,距离百里洲也最远不过百多里的路程。有记载:周公归政周成王以后,“周公被谮,奔楚,不久,周成王知他无罪,召还”(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 沈起炜编著1986年)。到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伐陆浑戎,楚的势力到了周王室的洛阳附近。这样百里洲的民歌被传播并收录到《诗经.国风》篇就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了。至于四川梁州,可能就没有这么便利的人文地理环境条件。

综上所述,笔者从《诗经.江有汜》中的汜、渚、沱的自然地理环境;汜、渚、沱地理范围的大小对民歌搜集与流传的影响;以及民歌传播与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历史环境的状况经过分析,认为百里洲是《诗经.江有汜》的源出地,这既是与历史条件符合,也是与地理环境符合的。

以上是笔者从《江有汜》诗歌本身内容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的看法,由于资料的局限性,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期使这一国学经典的解释进一步完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书目:

1、《诗经》于夯译注  远方出版社2009年4月第二版

2、《革命百里洲》  赵瑜、胡世全著2003年

3、《枝江古诗精选》  罗方先主编2004年

4、《枝江县志 同治版(校注本)》周德富主编2017年
5、《在水中央》 杨尚聘著 1999年


6、《辞海》夏征农主编  1979年版

7、《中国历代疆域战争合图》1930年亚新地学社

8、《史记》司马迁著  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8年

(2018年1月8日张世亮于湖北枝江)
  
  • 岩子河农家小院
  • 发表于:2018/1/8 12:58:06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畅饮枝江
  • 发表于:2018/1/8 17:03:03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考证令人信服!谢谢先生的严谨研究,百里洲又增一史料。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8/1/8 21:48:02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佳作点赞
  
  • 张世亮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0 16:48:05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和鼓励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