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享受读书

  • 相逢是首歌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论坛首席铁杆网友
  • 阅读:5824
  • 回复:6
  • 发表于:2018/1/2 11:59:2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享受读书

作者:炎炎



 

我喜欢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

虽爱读书,但书未必读的好。已年近半百,却无成就。

有时候,读书只是打发时间而已,因无别的兴趣与爱好。比如现今,当别人吆三喝四围坐一桌切磋技艺(打牌)时,因人生的笨拙不敢去试,偶尔赶鸭子上架总以惨败而收场。

所以,只好读书。

小时候在学校读书以课本为主,辅以小说;毕业后走入社会读的书类目多得很,主要是以史书、报刊、杂志为主,时事政治是必不可少的。

一九七一年春,我启蒙上学读书。

记得那年正月初,冰雪还没融化,杨柳未发新芽。八岁的我,穿着一件大棉袄、背着一把重木椅(那时读书自带座位),兴高采烈地跟随一群哥哥、姐姐到离家约2公里的村中小学报名。

因为那时农村条件差,既没有幼稚园,也没有学前班,报名就读一年级。当我在高年级同学的引领下,背着椅子气喘吁吁地到一年级报名处时,连忙脱掉大棉袄,将手中攥的湿漉漉的一块五毛报名费递给一位慈祥的女老师。

只见老师微笑着对我说:“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是哪个生产队的?父母叫什么?……”老师一连串的发问使得原本在家背的滚瓜烂熟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心里象揣了只小兔子似地乱蹦乱跳,却低声而又颤抖着回答自己的乳名:桂芳,叫闫桂芳,八岁,又提高嗓门大声说,我八岁,去年就满了八岁(因为那时要求八岁上学)。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去年报名时的一幕幕。

那天,报名的是一位男老师,他什么也没有问,只要求我用左手跨过头顶摸右耳,未摸着,又要我用右手跨过头顶摸左耳,仍未摸着。老师板着脸说,“一看就年纪太小,回去,明年再来”。结果未报上名,因为那时我特别想上学读书,由于没报上名,我是哭着回家的,内衣全部汗湿透了,回家后感冒发烧大病了一场…….

只听女老师大声说:喂,闫桂芳,愣着干什么呢?快把椅子搬到教室里去,我这时才缓过神来,噢!报上名了。哇!我终于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心里的那个高兴真是没法形容。

这次报名时摸了耳朵没有我也不记得了。

一个月以后,我才战战兢兢地告诉老师我的学名,叫闫友荣,要求改正过来。

其实那时想上学读书,并不是想学文化、增知识、长本领,而是觉得在学校伙伴多,好玩而已。

现在每每回想起我第一次报名不凭户口看年龄而是摸耳朵的事时,心里总会伤心难过一阵子,也会无意识地试着摸一下耳朵,发现用手跨过头顶不仅能摸到耳朵就连下巴都可以摸到。也难怪,那时候瘦小的身子穿一件又厚又长的大棉袄子,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怎么跨过头顶摸得着耳朵呢?真可笑!

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正处于文革后期,是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所以读书是“半工半读”,即一半时间在劳动,一半时间在读书。劳动主要是为生产队施肥、割草、摘棉花、拾麦穗、在学校种试验田等。读书的科目有语文,算术、政治及课外活动。实际上,课外活动要比课堂上课的时间多得多。

课外活动,就是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学校的各个活动小组。如故事组、体育组、文艺宣传组等。

我是选择的文艺宣传组,主要是排练各种文艺节目,到公社、大队、生产小队、农场等汇报演出或慰问演出。

记得有一年到公社参加“六一”庆祝活动,我们学校出了两个节目,是表演的歌舞“扬鞭催马送公粮”和“夸妈妈”。

送公粮的歌词是:东方升起红太阳,鞭儿一甩马车就出了庄,红旗渠畔红旗扬,送粮的马车排成行,自力更生夺丰产,人人争送爱国粮。表演者是一群十来岁的小男生,头上缠着白毛巾,右手握着长马鞭,演示着农民踊跃交售公粮的热闹场景。

夸妈妈的歌词为:花喜鹊叫喳喳,小朋友围坐腊树下,你说我说他也说,人人争着夸妈妈。我的妈妈是工人……我的妈妈是农民……。”表演者是一群八、九岁的男孩、女孩,打扮成工人、农民、教师等模样演示自己妈妈辛勤工作和劳动的场景。

那晚演出,由于我们的节目选题新颖,符合时代特色,表演又精彩,所以获得观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辅导老师为奖励我们,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支五分钱的冰棍。那个年代搞活动没有专门的主持人,谁出节目谁报幕,我是报幕员,老师多奖给了我一支冰棍。吃冰棍是奢侈的,那时只有有钱人才吃得起,因为我父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工资低,母亲是农民,常年生病不能上工(劳动),年年超支(欠生产队的钱),又养育着我们三姐妹,我是老大,家庭十分困难,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吃冰棍。添了又添,嗅了又嗅,吮吸着一支又香甜又凉爽的冰棍,心里美滋滋的,另一支舍不得吃,想带回家送给妹妹们吃,但却慢慢化掉了。

我们文艺宣传组除了汇报演出节目外,还要在放学后,傍晚时在生产队人户比较集中的地方宣读毛主席的语录,没有喊话筒,也没有扩音器,我们就用硬纸壳卷成喇叭状搭着梯子爬到大树上大声喊话、宣读。

读小学真正上课读书除了认拼音、识字、算算术外几乎没什么记忆,印象深的就是写作文。记得大约在读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开始教我们写作文,经常出题要我们自己写后交老师批阅再发下来,写的好的和差的文章要在班上念。

我们班上有位女同学,老师命题作文“家史”,这位同学不知怎么写,就抄袭并篡改了雷锋的文章。我父母死得早,七岁就给地主当长工,放牛砍柴拼命干活,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要我们写一篇表扬文章,仍然是这位同学,她又抄袭了报纸:新华社某月某日来电,张华同学不留名不为利,为生产队积肥十多斤,深受干部社员的好评……

这位同学写的作文基本上要在班上念,每当她念作文时,我们就要及早将肚子捂住,忍不住笑,笑的怪疼的,而这位同学每次都是噙着泪水念完的。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语文老师也太过分了。说实话,我们的作文写的也不好,只是没有抄袭罢了。

读五年级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初中毕业的干部子女,他朗读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起码有五到十个字不认识,她不认识也不读错,因为当她念到这个错字前一个字时就要咳一声然后吐一下,将这个错字吐掉跳过再接着念下一个字,文章越长她咳的越厉害。当有调皮的男生故意问她这个字那个字怎么念时,她总是振振有词,这都不认识,自己查字典……

可想而知,这样既不负责任又没水平的老师怎么教得好学生呢?根本就是误人子弟。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不重视读书,根本没把上课读书当回事。

尽管如此,我的童年时代是幸福并快乐的。

初二时,粉碎了“四人帮”,国家进行了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制度,跨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迎来了读书的“春天”,学校也开始注重教学了。

高中两年,我在学校住读,是苦涩而又甜蜜的。

两年里,我没在学校买过一次菜吃,都是在家里带的咸菜,只有星期日回家才能吃到新鲜蔬菜。每到冬天,因缺乏营养嘴唇裂出一道道血口子,读书、说话鲜血直冒,生疼生疼。夏天里,不能带熟菜,易馊,所以专吃自家腌制的辣酱,因高温加上时间长有时吃得长蛆。

尽管生活困苦,但因学习了大量知识,所以,心中是甘甜的。这两年,是我人生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些知识让我受益终身。同时,高中时学习的氛围、优秀的教师、生动的课堂为我开启了智慧的大门,我如饥似渴、日夜苦读。尽管因基础差,高考落榜,但这两年却是我不能忘怀的记忆。

那个年代,升学比例小,就业门路窄,高中毕业后就回家种田。

现如今,无论会读书、不会读书,还是书读的好,书读的不好的高中毕业生都能收到录取通知后,想读大学就读大学,读不了本科读专科,想出国只要爹妈有钱便可以留学。

每到一年一度高考发榜的日子,我记忆的闸门便会“轰”的被撞开,穿越时间的隧道“哗”地进入一九八零年八月。

记得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我在庭院里坐在放倒的木椅架上,将棉杆在椅背上用力拆断缠耙子(象小枕头状的烧饭的柴火),忽然一位高中同学跑来告诉我,高考录取分数线下来了,中专265分(那时候是先录大专,再录中专,我读的学校基本上没有上大专分数线的)?

天啊,我是259分,我大脑“嗡”的一下,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什么也看不见了,只觉得喉咙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泪就要流下来了。我强忍着,急忙进屋拿了一把镰刀,象疯了一样冲到离家约半里路的菜地里一棵花椒树下,坐在地上一边嚎嚎大哭,一边用力拼命砍树下的泥土,那一刻仿佛是世界末日,一切都结束了……

也不知哭了多久,只隐隐约约听见父母在呼喊我的乳名,我才使劲睁开肿痛的双眼,发现天色已晚,自己躺在地上,我连忙起身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进门时,我看见桌上摆着碗筷,父母关心地问:“到哪去了?快来吃饭”。我不敢正视他们,也不敢告诉他们什么,只说自己不饿,走进厨房端了一盆水,到睡房洗了澡便睡了,这一觉睡了两天,没吃,没喝。

第三天,我打起精神,起床了。

我到菜园将被我破坏了的菜进行了补种。回到家认真进行了反思,痛苦不是办法。要正视现实,天生一人必有一路,当农民并不丢人。

毕业后不久,国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承包5亩多田,旱田3亩,水田两亩多。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因父亲在外教书,母亲常年生病,两个小妹都在念书。

尽管在家种田很辛苦,但我并没有放松学习。下雨天,农闲时节,我就窝在家里看书,做笔记。为了将田种好,我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学习科学种田知识。通过实践,我种的庄稼比别人的要壮,收获的粮食棉花比别人的产量要高,周围的农民都说我种的田是样板田。

我参加了各种培训班,还参加了中央广播学校(中专)的函授,取得了中专文凭。

一九八四年十月,我参加了乡镇干部招聘考试,通过笔试,面试,社会调查等一系列程序,终于被招为聘用制干部,后来又转为国家干部,继而考进公务员队伍。在此期间,我通过参加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一九九零年获得了大专学历。

弹指一挥间,参加工作已近三十年,我除了工作,仍然是读书学习,对我而言,读书好比吃饭,读一本好书就如享受大餐。通过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通过读书,丰富了我的人生。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作者系董市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闫友莹,联系电话:13886682093)
听涛声依旧
看潮涨潮落
观网上风景
品酸甜苦辣
  
  • 相逢是首歌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论坛首席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8/1/2 12:02:13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 闫友莹文友的优秀散文点个赞!
听涛声依旧
看潮涨潮落
观网上风景
品酸甜苦辣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8/1/2 15:41:50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佳作
  
  • 天空
论坛版主论坛版主
  • 发表于:2018/1/2 22:33:33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作者享受读书点赞!为美文点赞!
  
  • 展翅飞翔
  • 发表于:2018/1/3 12:16:04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优美散文,荡起心中的涟漪。同感!回忆走过那艰难的岁月.......昨天,从悲悯的生活中走出,今天,幸福的生活向我们招手!感谢作者美文,勾起我一段难忘的回忆!谢谢!
  • 天空
论坛版主论坛版主
  • 发表于:2018/1/4 12:39:20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读书,享受读书,是非常美妙的感觉!
  • 磋砣岁月
  • 发表于:2018/1/4 20:21:50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闫友莹文友《享受读书》读来确时是一种享受!既有我们熟悉的生活,也有难忘的感同身受。差几分没考上中专,痛!农村也有知识人用武之地,喜!学来的知识最终鱼跃龙门,快乐!文章确实细腻感人!点赞!
       文章经张贵勤老师在多个群里被转发,也具相当可读性。因她有一双慧眼,能识真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