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听唱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阅读:3100
  • 回复:35
  • 发表于:2016/8/7 19:46:3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听唱



                                                                       吕云洲

秋后八月,大地泛金,稻田里数不清看不够的谷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头,只是才有七八成熟,乡下还没有开镰。

风传盲人宣传队已进了村,闲了些时的人们活跃了。先是拄着拐棍的老农们和麻雀群般的孩子们去大队会,先睹宣传队的阵容和风采,后来大姑娘小媳妇们也叽叽喳喳地去了。男人们羞于千古沿袭下来的固有面子,起初表现出不以为然的神情,小骂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但去者飞飞,讲者扬扬,终经不住诱惑,仍三三两两躲躲闪闪借故绕道而至。

去大队会回来的人走门串户地说,来子五个瞎子,人手一把二胡,会拉会唱。五个中只留一个在我们大队,休息一天后轮流到各小队演唱一夜。支书一个劲儿地给瞎子们筛茶敬烟,几个瞎子一会儿尽情地拉,一会儿吊嗓子唱,唱的曲子如百鸟朝凤。一后生讲的更玄,那个穿白褂褂儿的瞎子不仅会拉会唱,还会用二胡答腔呢。

与众不同的是已有八十高龄的孤老四爷,他从前在街上开过花线行,见过大世面。他板着脸告诫众多的后男后女们:这算啥,那年城里戏班三四十人在场里唱戏三天三夜不拆台,男戏子扮小旦以假乱真,把街上的地头蛇王大胡子搞马虎了。他招呼喽罗上台抢亲,结果背回个公的。大伙都说孤老四爷以老自居,瞎编的。

按老规矩说,从一起数,轮流到我们队排行第十也是最后一名得要十天。队长不服气,跑到大队部吵了一回。大队干部们想想也是,回回亏了十队,这次干脆来个从尾到头,十队唱首场。可按了葫芦漂了瓢,一队又不服气,一群男女跑到大队部叫苦。支书把脸一沉,教训这群疯子们收敛些,令人们火速回队抓革命促生产。

队长吵赢了立马回来通知各家各户次日晚到高脚屋上“看盲人宣传队”。老队长自个儿站在黄土坡上把土话筒喊得炸炸响。

好不容易磨过磨盘一样滞涩的一天一宿,巴望到太阳渐西。高高的两柄巨伞般的古松上,喜鹊还巢,乌鸦归窝,把个高脚屋吵得沸腾。不多时,乐声起。鸟噪乐鸣,宣布这里即将开始。社员们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向高脚屋集结,人人脸上挂着喜悦。不过几袋烟工夫,高脚屋厅堂爆满,连屋外稻场也挤满了人。原来外队外大队也来了人。

“盲人宣传队”是一个全瞎,四十来岁,身穿粗布白褂,两眼闭合,只剩一条窄窄的缝口,说话时随着脸部的运动才一开一合,露出一丝殷红。肩挎一包,手执一琴。一几,一杯,一根磨得光滑可鉴的竹棍放置一旁。左手扶琴弄弦,右手开弓,曲调艾艾怨怨凄凄惨惨,把人拖进荒凉悲壮的境地。

人到齐后,说唱的瞎艺人先唱了一段“语录歌”,随后就是开场白:一年十二月,月月有花开;一日十二时,时时有花发。

接着唱:正月牡丹花儿王,二月李花白如霜,三月桃花红满村,四月芙蓉开两旁,五月金栀闹枝枝,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菱花开水面,八月桂花遍地香……

我给社员同志们唱一段李三娘。

下面书归正传:提起那个李三娘,家在虾子沟磨盘岗,她长得眉清目秀好模样,十五岁嫁给穷哥刘四郎。刘四郎,七岁就到地主家把牛放,吃的糠喝的汤……

瞎子边歌边白,款款叙来,情绪高昂,整个会场空气紧张。当唱到“地主刘金科的儿子像个杨木桩,逼着四郎驮他去赶场”时,不知是谁带头呼起口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接着,队里宣传员也领呼口号“打倒地主老财!”大家跟着呼,此起彼伏,群情激愤。

呼口号时,瞎子住了嘴却没有停手,他不停地拉,尽情地拉,给强大的呼声伴奏,把气氛推进了高潮。待大伙呼过口号,醒过神来想听他唱时,他却把二胡戛然停住,似二弦齐断,满场静寂,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老队长久待不住,上前招招手,喊瞎艺人:

“张师傅!”

瞎子收弓,拉出一个回音:

“嗯!”

“接着唱吧!”

又是一收:

“好!”

“渴不渴?”

一收一放,左手二指在弦上跳跃:

“喝口茶!”

于是,房东给瞎艺人续了满满一杯开水。

一问一答,听唱的人全呆了:“盲人宣传队”真会用二胡答腔。几个早天见过瞎子功夫的人更是神采飞扬,只碍会场空气凝重才没吱声。

这个叫《李三娘》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也不古老,讲的是解放前一对穷人孩子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又结成夫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加之地主刘金科施毒计,使他们夫妻债台高筑。财主打死刘四郎,逼三娘与自己痴呆的儿子成亲。三娘不遂,在四郎被打死的地方跳河殉情,留下孤儿,悲恨千古。瞎艺人声情并茂的说唱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性,人们爱为穷人抱不平,爱听“歌乐句”调调儿。

喝了茶润了嗓子,瞎子用随身带的灰不溜秋的毛巾擦擦脸,然后扶弄二胡,如泣如诉。大约有一袋烟工夫,瞎子只拉不唱。除了曲调抑扬,一切归于寂静。大伙开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后来众目死死地盯着艺人的那柄二胡,陷入深度沉思。这时,啪嚓一声,是谁的椅子压垮了,又不知倒在谁身上,把谁的孩子撞倒,谁的孩子闪到一边,掀翻茶几,打碎茶缸。小孩惊哭,大人责怪,房东收拾茶缸碎片,只有那么一会儿骚动,人们很快又集中到瞎艺人那里,好像刚才一切都没发生。

那根银弦“戈”地一声,如裂帛,如决堤,滚滚洪涛从艺人嘴里奔腾而来:你看那李三娘,四郎死后她守空房,柴要自己砍,水要自己挑,偏偏她又闪了腰。儿子小涛涛,五岁就学磨柴刀,没得吃的就把草根嚼。财主上门把债要,三娘抡起扁担打财主,又闯大祸怎得了……

唱到这里,男子们的眼眶里已是潮乎乎的,妇女们更是眼泪汪汪。陆大娘竟“哇哇”地大哭起来,她从椅子上跌倒了又挣扎着爬起来,分开人群,直奔瞎艺人,哭喊着:“不唱了,不唱了,三娘就是我?”

所有的听唱人都吓呆了。有几个转过神来的妇女哭哭啼啼,把会场全扰乱了。

陆大娘是从外地搬来的新户,只听说她娘家在老黑山,弟弟被狼崽子叼走,她只几岁就送了童养媳,从没听说她有三娘一样的遭遇。

这回把艺人也惊骇住。他放下二胡站起身,双手合拳,低首拱拱,说:“山中有同树,书中有同名,伤了哪位,请饶了我张瞎子!”

听唱的人全都莫名其妙,作为主持人老队长也不知所措。他愣愣地,瞧这一幅乱糟糟的场面,尴尬极了。好在孤老四爷今天也来了,他坐在瞎子旁边,借着灯盏的光亮捋捋花白的胡子,颤巍巍地站起来开了腔:

“咋啦!萧二,你把你妈扶回去躺会儿再来,她命苦,经不起折腾。”

然后对大伙说:

“你们听你们的书,发什么邪!人家写书人写的,嗯,当得真吗?”

他又对瞎艺人说:

“你只管唱你的。都是一群妇道人家搅和的。”

于是哭声消失,于是又恢复平静,继续讲起那悲惨的故事。

不知是谁给瞎子端来一碗荷包蛋。瞎子推辞着。又是孤老四爷开腔:“叫你吃你就吃,吃了还要唱完。说书不是栽秧割谷,明轻暗重呢。”

瞎艺人开始吃鸡蛋。

趁这个空儿,男人女人们从屋子里走出来寻找暗处方便。

满天星斗。那时乡下不兴手表,人们凭着经验观察,估计子时已过。虽是很晚,大家谈兴正浓,都可怜李三娘命苦。有几个愣小子斗狠地说:“我要是刘四郎就先杀财主。”老年人反对说,你们毛孩子只晓得抬横扛,那个世道……小孩子们猜着下面的情节,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有的说李三娘肯定搬家逃走,有的说李三娘会假意改嫁财主儿子,然后一把火把财主一家烧死……

瞎艺人吃完夜宵,呷了口浓茶漱了漱口,又抚弄二胡,发出更加惨惨戚戚的调调儿。他开口唱道:说书人走四方,一把二胡挎肩上,说的是古往今来天下事,唱的是有口无心好文章。

瞎艺人收弦,眨巴着一条血缝的眼睛说:“闲话少叙,书归正传。”接着伴乐唱道:你看那腊月的风嗖嗖,三娘的过年米还没弄到,小涛涛喊肚肚饿,急得三娘哦心如刀绞……

唱着唱着,满屋的人抽抽泣泣,连“白疤二姑”也哭了。

“白疤二姑”其实是个老婆子。村里人都说她年轻时骑白马坐彩轿好不威风,在乡下做了不少风流韵事。后来年长色衰,被人反背到一个穷男人家,生死不拜堂,一头撞倒香火炉,右额留下一块白疤,也留下一个“白疤二姑”的美名。她也哭穷人?!人们不屑一顾。她见大家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她,哭得山响。她边哭边诉:

“那年头大伙见我骑马坐轿,其实,那……那……是……”

她的哭诉声压倒了瞎艺人的说书声,大家对她十二分不满,口里直“嘘嘘”,吃了尖辣子似的。

老队长是粗暴性子,他竖着眉毛刷子呼地站起来吼道:“今儿是听宣传队,还是为婊子立牌坊?”

“白疤二姑”见势不妙收住哭腔说:“二兄弟,那年头你小……”

队长火气更大:“小?那些年你臭一条街,谁个不知那个不晓。”

实在不可开交,还是孤老四爷发话:“我说二棒子,那年头谁没差三错五的。二姑娘你也不要哭了,接着听书。”

接下来是三娘被逼要进财主门的情节。

小伙子姑娘们也偷偷地哭了。秀清把随身带随时纳的布鞋底两面撅,晶莹的泪珠滴落在掌心掌背和鞋底上。大柱子低垂着头,眼眶红红的,终于“刷”地站起来,指着瞎艺人破口大骂:

“张瞎子,都是你日弄的。这么大事体解放军没管?啊?”几个小伙子也帮着腔。

瞎艺人这次唱得太投入,好像没有注意人群中的骚动,仍似前转动着滚珠一样的脑袋,尽情地拉尽情地唱,悲悲切切凄凄惨惨。他唱道:“那一年还是宣统皇帝坐龙廷,解放军把守在三关外,去不成……”他把历史混得颠三倒四,破破碎碎。大柱子他们几个似乎从中悟出了什么,再也没言语了。我这才明白,孤老四爷说地头蛇假戏真作上台抢亲并非编造。

瞎艺人实在唱累了,渐渐说的多唱的少。他的声音由宏亮变嘶哑,由激昂变疲沓,随着故事悲剧性结局的到来,这种过度疲劳更加剧了悲剧的悲惨气氛。人们抽泣着,愤怒着,整个屋子简直是个大灵堂。老队长几次起身制止都无效,孤老四爷的话也失灵了,人们真正进入角色。

瞎艺人变成了哭腔,用断断续续的声音为三娘送葬。

鸡叫起来了。故事到三娘跳河殉情为止。瞎艺人收起二胡装进布套子里。

百十来人的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猫着腰,有的捏着拳,都固定在一个地方,共同构成一组石雕。人们把眼睛鼓鼓地盯着瞎艺人,好像用眼睛从他身上搜索出点儿新的唱词。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当东方现出鱼肚色时,瞎艺人开始躺下,一直躺了三天三夜,天天说胡话唱三娘。等他病好去九队,已是第四天了。



    注:本文上月已发“真小说”公众平台,还有百把块钱的稿费。请写短篇小说的向这里投稿。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7 19:47:11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本文上月已发“真小说”公众平台,还有百把块钱的稿费。请写短篇小说的向这里投稿。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7 19:52:10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真小说”微信号:yinchuanli2015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7 20:11:43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的这篇发在7月22日,要向后翻很远,显示的是:吕云洲:听唱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7 20:16:08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使用微信转账支付稿费。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7 20:21:11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经营者的收入来自赞赏费,已有4人给我的文章赞赏了,但我不知是哪几位“无名英雄”,也不知各人赞赏了多少钱。
  • 山鹰
  • 发表于:2016/8/7 20:51:59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老农
老农: 谢谢山鹰兄!
2016-08-08 12:17:29 回复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6/8/7 22:45:03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通过瞎艺人的弹唱,反应那个年代的历史苍伤,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故事情节太凄美了,写的好扣人心弦
老农
老农: 谢谢九月菊花网友的鼓励!
2016-08-08 12:18:33 回复
  • 生动
论坛高级顾问实名认证会员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8/7 23:25:10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小说!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大赞!可发下期《枝江文学》!大赞!老弟勤耕不断,成效颇丰!祝贺!又可以打酒喝了!
老农
老农: 宋兄过誉,那我可等着《枝江文学》下一期。
2016-08-08 12:20:38 回复
一个努力追梦的人!
积善成德,善行天下!
  • 岁月如歌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8/8 1:37:20
  • 来自:湖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第一次是清水石老师微信转我看到 ,躲在宴会酒席一角细细拜读了一遍,今天就再次品读学习了!陈年往事,凄美的故事,扣人心弦!
春云
春云: 接上:转念戛然而止地收住二胡,满场寂寥无声,盲人的旷世绝技一一二胡答腔,曲调悠扬,惊艳全场,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顿悟“高手在民间“的深刻含义:盲人靠一把二胡走四方,说唱古往今来天下事,颂扬正义善美大文章!拜读吕老师杰作,让春云回想起小时候,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来回步行十多里,到百果树下(原百里高中所在地)看电影或看戏(那时几乎半个月才有一次),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自己踮起脚尖,也只能看到表演者的半个头或半张脸,索性“听唱“,再听大人们纷纷议论个中情景,方才领悟出些许道理。但那时候很满足、很陶醉,又期待下一次跟随哥哥姐姐看戏。
2016-08-08 07:31:31 回复
春云
春云: 欣赏吕老师佳作,颇有启发,耐人寻味!
2016-08-08 07:33:03 回复
老农
老农: 回复岁月如歌、春云:两位谬赞。这实际上是将近50年前的一个真实演唱活动,那时的盲人宣传队是有组织的队伍,唱的都是阶级仇、民族恨,有时顺带来点表扬好人好事,颂扬社会新风尚,从来不唱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李三娘》的故事是我听盲人宣传队演唱的最为凄凉的一个本子,据说故事基本上是真实的,有人物原型。过去我还些不信,但近些年看了有些资本家压榨穷人、欺压百姓的报道后,我一点也不怀疑它的真实性了。就在当下,就在距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些恶人正在复制这个故事。
2016-08-08 12:36:21 回复
把自己的小小文字放在这里。就只是天天念叨的小情绪。
  • 古月风
  • 发表于:2016/8/8 9:35:01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云洲老弟又有佳作发表,可喜可贺!不愧“真小说”,人物形象鲜明,音乐描写犹如琵琶行,绝妙好文啊!
老农
老农: 胡老师把我捧得太高了,要是跌下来会很疼的。我是给文友们带个头,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弄点小费。哈哈!
2016-08-08 12:41:06 回复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8 12:47:38
  • 来自:湖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今天早晨,“真小说”微信公众平台又发了我的《三方英雄》。因该文有近3万字,我就不发原文了,在此讲一下故事梗概。“真小说”微信公众平台欢迎5000字以下的小说,请大家投短的,过长的很难采用。



       《三方英雄》讲述的是本地一支抗日游击队的大队长的故事,主人公张战的原型是我的远房舅父张缵(别名张战),也即当年枝江县江北抗日游击大队的副大队长。张缵为抗日救亡,保境安民,自发组建队伍,活跃在我的家乡横溪河一带。后来为争取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他将队长一职让给县军事科科长陈坚,自己则甘当副手。但张缵既是队伍的缔造者,又是本地人,是实际上的指挥者。他从惩治土匪开始,逐步发展到沉重打击日伪势力,引起日、伪、匪的恐慌。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张缵脱离主力,住在乡下,被潜伏的汉奸告密,招致数倍于游击队的日伪军包围。在突围过程中,他的右膝不幸中弹,不能行走,自忖无法跟上队伍,遂喝退要背他突围的队员及其他人,并接过机枪手的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与一名同样身负重伤的中队长谭英掩护队员撤出阵地。当阵地即将陷落时,两位壮士高呼“宁死不当亡国奴!”双双举枪饮弹自尽。此次战斗击毙日伪军五人,击伤数十人。游击队除张缵和谭英牺牲外,其他战友均成功突围,仅有几人受轻伤。张缵殉难后,日军出于武士道精神,将其遗体礼送回家。送葬队伍路经日军的多个据点时,日军都列队敬礼,对其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示敬佩。当时国民县政府得知张缵殉难详情后,在临时县政府召开追悼大会,授予张缵“抗日殉难烈士”。枝江县(现枝江市)政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将其事迹编入首期文史资料集,后又用大篇幅编入县志人物传记篇。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也植入了本地其他抗日队伍的精彩内容,为的是增强故事性,并试图通过本文立体展示当年家乡异常艰辛的抗日斗争场面。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6/8/8 15:58:31
  • 来自:湖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吕主席两部作品均受益匪浅。第一部内容,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故事。小时多次看过演出,也只知道是忆苦思甜,内容记不清了,吕主席记忆力真好。作品写得扣人心弦,使人看了还想往下看。
       第二部关于抗日民族英雄张战的故事几十年前也听人讲过,近年来也阅读过俩写的关于民族英雄张战的故事。才知道他还是俩母亲娘家的人,真是值得宣传,开展纪念活动很有必要。要牢记民族恨,警惕日本鬼子和美国佬的阴谋.
        
      张战烈士永垂不朽!

[此贴被超哥于2016/8/8 15:58:47编辑过]
超哥
超哥: 很好!生活充实!
2016-08-09 10:25:11 回复
  • 岁月如歌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8/9 1:10:43
  • 来自:湖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吕主席把身边的人和事写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篇篇都是佳作!
老农
老农: 再次感谢歌妹关注!
2016-08-11 10:35:48 回复
把自己的小小文字放在这里。就只是天天念叨的小情绪。
  • 流浪者
  • 发表于:2016/8/11 8:53:32
  • 来自:湖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时,啪嚓一声,是谁的椅子压垮了,又不知倒在谁身上,把谁的孩子撞倒,谁的孩子闪到一边,掀翻茶几,打碎茶缸。”读到此处,仿佛听到说书人的醒木“拍”地一声响,在行云流水中突然断绝,如截奔马,如刹急车,如当头棒喝。把小说的技巧玩到如此炉火纯青,高手!点赞!
老农
老农: 王老师过奖了!我很少写小说,没有什么技巧,还望您多指教!
2016-08-11 10:37:42 回复
向友林
向友林: 注`:莫名:是老农又一笔名。
2016-08-13 06:40:30 回复
老农
老农: 回复 向友林:哈哈!意思是莫名其妙!
2016-08-13 08:46:33 回复
  • 向友林
  • 发表于:2016/8/13 6:29:15
  • 来自:湖北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赞《听唱》
《听唱》寥寥数笔,
有人有景有情,
好似一部小电影,
人物栩栩如生。

好笑隔壁`阿芳`,
爱看《听唱》奇文,
看罢又喊心酸疼,
要找`莫名.本人!
 
来自手机版
(1)
(0)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8/13 9:26:21
  • 来自:湖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和向兄

听唱听唱,
曾是阶级教育的课堂;
多少辛酸往事,
已是陈年旧账。

难得隔壁阿芳,
有同情穷人的菩萨心肠;
有幸结识向兄,
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 相逢是首歌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论坛首席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8/14 17:29:44
  • 来自:湖北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再来听歌
老农
老农: 歌妹的歌
2016-08-15 11:34:22 回复
听涛声依旧
看潮涨潮落
观网上风景
品酸甜苦辣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