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栽秧田里栽秧歌

  • ゎ碧波荡漾
楼主回复
  • 阅读:4674
  • 回复:43
  • 发表于:2016/5/12 10:28:5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栽秧田里的‘栽秧歌

        一九七O年栽秧时节,学校放了假。我在家刚吃了早饭,看见一大群妇女 ,从我家门前小溪边走过,到大冲田里去栽秧。站在门口,放眼望去,大冲的水田就象一块块巨大的铜镜,一层层叠至冲顶。有两块水田里,星星点点散落着翠绿色秧巴,象金板上嵌上绿宝石一样好看。
      身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妇女们,分散在两块五六亩面积的秧田里。虽然我看不清她们的面孔,但能听出是谁在说话。
         一会儿,穿红衣服的二姐说:“三嫂,唱个栽秧歌吧?”
        穿绿衣服的三嫂说,“大伙唱才有趣。”
         二姐说:“你唱,我们跟着和 。” 
         三嫂开口唱起来:“五句子歌,我起头,七岁放过九条牛, 黄牛角上打过滚,水牛角上翻过叉,唱个歌子我不怕。”三嫂的嗓音十分清脆,歌儿唱得婉转悠扬。她口里唱 ,手里栽秧,头戴洁白草帽,上穿绿色衬衣,下穿兰色栽秧裙,那杨柳腰儿随着歌声节奏一伸一弯,其他栽秧妇女们也随着她的节奏栽秧。 大家栽秧速度加快了。
         三嫂歌声刚停,二姐接着唱道:“五句子歌,我应酬,东边瓦屋西边楼,东边瓦屋跑得马,西边楼上打得架,唱个歌子我不怕。’’二姐比三嫂年纪大,嗓音比三嫂低沉。象乐器中的马头琴,别有一种韵味。
        也许是三嫂要为难二姐,她把音调提高了八度,高声唱道:“唱歌要唱高声音,骑马要骑响铜铃,马骑千里铜铃响,歌唱千里有人听。风吹荷花传远名”。
        二姐见三嫂调子变高了,也跟着唱起了高调:“唱歌要唱高声音,路隔十里有人听”——-谁知调起高了,后面接不上来。
        这时,田里的妇女们都开口唱起来了“武官听见勒住马,文官听见把车轿停, 幺姑听见下楼门。”秧歌独唱变成了大合唱。歌唱完了,妇女们都哈哈大笑。这时我才明白,这些栽秧歌大家都会唱。
         挑秧巴的二憨子一边听三嫂和二姐唱歌 ,一边往田里打秧巴。突然听见三嫂喊道:“二憨子,来一个”。二憨子二十六七岁,长得十分结实。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至今没有结婚。他听到三嫂要他唱,就清了清嗓子 ,用男中音唱起来:“要我唱来,我就唱,学个跛子挑鱼秧,歪歪坡,斜斜上,走一步来荡一荡,碰到堰塘把鱼放。”
         二憨子一唱完,上头田里传来幺妹子的喊声,:“二憨子,再来一个。”幺妹子二十多岁,二憨子十分喜欢幺妹子,可惜幺妹子已经有了婆家了。二憨子瞟了幺妹子一眼,唱道:“叫声妹妹你是听,我出身家里好贫困,一没跨过学堂门,二没打过红印本,三字经、未包本,扁担倒下认不清,一字认成一条棍,二字认成木脚子印,三字认成‘将踏子,’四字认成窗户形,五字认成一张犁,六字认成狗脚迹,七字认成三叉子 ,八字认成分水岑,九字认成秤勾子,只有十字认不清”……
           二憨子用四句调循环往返唱了一大段,看着幺妹子喊道:“幺妹子,来一个!”大家见二憨子在‘报复’幺妹子,跟着吆喝:“幺妹子,来一个”! 幺妹子伸起腰来,望了二憨子一眼,低头又栽起秧来。三嫂见幺妹子不唱,就开口唱道:“大河涨水小河浑,两岸站的钓鱼人,钓个鲷子有四两,钓个鲫鱼有半斤,钓个乌龟不作声。”大家听见三嫂用骂歌子嘲笑幺妹子没唱歌,都高兴地叫喊起来,笑声此起彼伏。
            幺妹子 终于开口了“:叫我唱,我就唱,莫说幺妹不出趟,从小文章 没读过,唱得不好莫笑我。”身材娇小的幺妹嗓音又脆又甜,唱起歌儿不慌不忙,尾音拖得很长,大家见幺妹唱得好,一个劲地要幺妹再来一个。幺妹觉得没有报三嫂‘一剑之仇,’心里有些不舒服,她又唱道:“太阳出来一点红,师傅骑马我骑龙,师傅骑马圆转跑,我骑龙来水上漂,师傅没得徒弟高。”
            三嫂一听就知道幺妹是对准她来的,笑着唱道:“高山顶上一树槐,槐树底下打谷牌,天牌地牌摸在手,人牌和牌打出来,你是好汉上台来。”
           三嫂歌声还没停,幺妹就唱起来:“花儿开来柳叶儿薄,五月十五把刀磨,一刀砍断长江水,一步跨过洛阳河,铁打的江山怕哪个?”
           三嫂怕歌别人抢去了,也抢着把歌接过来:“大河涨水小河浪,浪个鱼儿干坡上,鹰子来了扎一嘴,老鸹子来了和骨吞,看你撩人不撩人?”
           幺妹紧接着唱道:“你在唱歌我在听,你变兔子我变鹰,你变兔子圆转跑,我变鹰子圆转飞,幺妹怕歌被别人接去了,最后一句尾音都没唱,就转调唱道:“扎您心肝扎您肺,扎您心肝打蛋吃,扎您肺来把酒喝,看您二回缠我不缠我。”
          听到三嫂和幺妹‘打起仗来了’我走出家门,穿小径,过石桥,来到小溪边,二憨子又挑来一担秧巴,昂头唱了一句:“天上乌云赶乌云,”
        他一句还没唱完,不想三嫂的声音压住了二憨子 ,二憨子呆呆地望着幺妹,“高山顶上一块田,问你是旱田是水田,你是旱田三遍耙,你是水田三遍耖,问你知道不知道?”
        二憨子抢着唱:“叫声妹妹听仔细,秧歌本是好玩的,顶不得真来质得疑,顶真质疑伤和气。”
        幺妹看都不看二憨子,接着唱道:“高山顶上一块秧 ,你是粘秧是糯秧,你是粘秧扯三把,你是糯秧扯三根,粘秧没有糯秧深。” 
        三嫂唱道:“荷花出水有高低,山上树木有粗细,鳝鱼泥鳅扯不到一般齐,姐姐难和妹妹比。”
         三嫂已经让着幺妹了,可幺妹依然不依不饶,:“姐姐唱歌不讲狠,尖底坛子放不稳,还没撞到它就滚,还没见过蛮狠的人。”
        三嫂见幺妹还不罢休,接着唱道:“不对尖来不对角,从小到大就唱歌,逢山过来逢水过,逢着石头就踩破,从来没见过硬家伙。”
        幺妹唱道:“一把芝麻撒上天,我的歌儿有万千,南京城里跑过马,北京城里露过面,天下唱歌我为先。”满田的人都为幺妹的豪情喝彩,我却为三嫂和幺妹争战不休而担忧。
          “一个女儿穿身兰,手里拿把青洋伞,为和情郞见个面,匆匆忙忙把路赶。”原来这时路上走来了一个年青妇女,三嫂把矛头转向了过路人。
         那妇女也唱起来:“高山顶上一口堰,堰里荷花长满弦,荷叶上面跑得马,荷叶下面撑得船,我陪歌师玩一玩。”
          那妇女歌声一停,幺妹接着唱道:“隔山隔岑隔座城,刚才唱歌是何人,是我师传莫讲很,是我徒弟莫充能。”哈哈!幺妹也把枪口转向了过路人。我放心了。看见小溪里流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小鱼儿窜出水面,溪边坎上有一簇簇刺花,那花儿比李花鲜艳,比桃花素雅,花丛里长有肥胖的刺苔,我没有注意那妇女回敬幺妹没有,跨过小溪,去采折儿时的最爱吃的刺苔,剥去皮,吃了起来。
          “鼻孔绳儿被‘笨”开,一个牛儿 跑出来,不在坡里吃青草,爬到坎上吃刺苔”。听到满田的哄笑声,我才明白,三嫂的歌是在‘骂’我呢!我不会唱秧歌,就回家吧。转身往回走。幺妹的歌又响起来了:“一个狗儿没吃饱,为寻骨头溪边找,碰到一个响竹篙,夹起尾巴往回跑。”我楞住了,不能回家,回家就成小狗了。”
          正在我进退两难之际,三嫂歌又响起来了:“一个男儿穿身青,站在溪边打冷噤,不如下田来栽秧,栽多栽少有人情”。三嫂歌声一停,二姐、幺妹齐声说:“林老师,来栽秧,”我犹豫了一下,卷起裤腿,下田栽秧。二姐告诉我怎么用左手分秧,右手栽秧,我学着她们的样子栽起来。秧田里早已分好了厢子,我栽出来的秧东倒西歪,难看极了。“三嫂,我栽的秧怎么这么丑?”三嫂看我栽了一会,说:“栽秧关键是要会往后退,脚不能把田里踩得高低不平。”一会儿,上下两块田的秧栽完了。我回家,三嫂的歌在另一块大田里响起来:“太阳出来红满天,荷花一开好新鲜,口唱秧歌手栽秧,后退原来是向前!”……

    (栽秧歌在我地流传很广,五六十年代的人差不多都会唱几句。栽秧歌可谓源远流长,明代冯梦龙编的《三言两拍》中就有“口唱秧歌手插田,后退原来是向前”的秧歌,随着水稻生产技术革新,栽秧这种劳动基本上不复存在了,栽秧歌这种民歌也就永远地消失了,想到这些,不禁使人怅惆。在栽秧时节里,写了点有关栽秧歌的回忆,奉献给不了解栽秧歌的网友。)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二日
  
  • 生动
论坛高级顾问实名认证会员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5/12 11:19:37
  • 来自:广东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先点赞!再欣赏!
ゎ碧波荡漾
ゎ碧波荡漾: 谢谢生动先生点赞
2016-05-12 13:30:22 回复
一个努力追梦的人!
积善成德,善行天下!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6/5/12 11:54:18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同样先点赞!再欣赏!
ゎ碧波荡漾
ゎ碧波荡漾: 感谢超哥关 注
2016-05-12 13:32:40 回复
  
  • ゎ碧波荡漾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5/12 12:46:01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是的。`三民集成’开始时我也参加了,后因工作调动就是没有参加了。这次回家看见农民不再栽秧,而是撒播,心里有一种说下出来的感觉,我想再现一下那种场景,也查阅了民歌集,也看了,摘抄了部分民歌,也有吕主席搜集的作品。
老农
老农: 欢迎使用我搜集的作品!
2016-05-12 21:42:03 回复
  
  • 山鹰
  • 发表于:2016/5/12 13:01:14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五句子秧歌好熟悉,上世纪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是唱栽秧歌的年代,我们这个年代的农村人都能唱。该文把我带回那个秧歌代,读后好欣慰。大赞!
ゎ碧波荡漾
ゎ碧波荡漾: 谢谢山鹰点赞,我是想再现一下当年农村栽秧唱栽秧 歌的那种埸景。进入那种情景,使人感到很快乐。
2016-05-12 13:46:22 回复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6/5/12 15:34:00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ゎ碧波荡漾
  • 发表于:2016/5/12 15:40:49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感谢超哥关注。
  • 相逢是首歌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论坛首席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5/12 15:59:04
  • 来自:浙江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这些歌我是第一次看到。。。。
听涛声依旧
看潮涨潮落
观网上风景
品酸甜苦辣
  • ゎ碧波荡漾
  • 发表于:2016/5/12 16:18:09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您帮忙修改。
  • 月色如水
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6/5/12 16:29:00
  • 来自:湖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 欣赏
青山隐隐 绿水悠悠 那里是我神往的地方
  • ゎ碧波荡漾
  • 发表于:2016/5/12 16:48:37
  • 来自:湖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月色如水关注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6/5/12 17:00:14
  • 来自:湖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作品,故事加民间文学,是文学方面的一大创新。赞!
  • ゎ碧波荡漾
  • 发表于:2016/5/12 17:33:17
  • 来自:湖北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算不上什么创新,我只是用几个人物和一个栽秧的场情串连起来,加上秧歌对话,再现了四‘五十年前栽秧时的情景,谢谢超哥。
  • ゎ碧波荡漾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5/12 21:44:00
  • 来自:湖北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超哥和巴人先生的高抬!其实这篇小文章算不得有什么创新,我不过是写了一个农村栽秧的场景,描写了几个有点性格的人物,让她们用流传很广的栽秧歌对话,增加了一些小情趣罢了。四十多年前的栽秧时节,在顾店到处可以听到栽秧歌,特别是栽秧人和走路人对’骂
  • ゎ碧波荡漾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5/12 21:49:54
  • 来自:湖北
  1. 2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是太精彩了。谢谢巴人先生,我也觉得这种玩法很有意义,再次,谢谢二位
  • 老农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5/12 21:55:39
  • 来自:湖北
  1. 2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录一首我搜集整理后在《枝江县民间歌谣集》发表的一首五句子:

姐儿门口一道桥,

小郎过桥闪了腰。

正月十五姐送药,

八月十五还没好,

郎害相思姐成痨。


  • 老农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6/5/12 22:11:00
  • 来自:湖北
  1. 2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又一首:

青布衫儿青,

打个青补丁,

女儿拜祭娘,

亲上又加亲。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6/5/12 22:18:58
  • 来自:湖北
  1. 2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来自手机版
(0)
(0)
  • ゎ碧波荡漾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5/12 22:19:13
  • 来自:湖北
  1. 2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栽秧歌中,反映爱情的有很大的比重,我最初想在里面反映一下,后来觉得扁幅短了不好展开就放弃了,还有栽秧泥屯子的风俗也没有反映,以后有机会和吕主席探讨这一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些记录下来。因为这是枝江历史上的一种文化。
老农
老农: 我们读书时搞过一个游戏,就是将电影名串成一篇文章。先生可考虑将大量的民歌串成一本书,按情节插入。这个也许是世上绝无仅有。
2016-05-12 22:26:03 回复
ゎ碧波荡漾
ゎ碧波荡漾: 回复 老农:可以考虑这个问题。吕主席在民间文学上有很深的研究,我们可以慢慢地设计一个方案,然后实施。
2016-05-12 22:33:22 回复
老农
老农: 回复ゎ碧波荡漾:行啊,我来敲边鼓。可考虑按现在的类别来构思:劳动歌、生活歌、爱情歌、仪式歌、历史传说歌、时政歌、儿歌、杂歌等,比如从儿歌→劳动歌→生活歌→爱情歌→仪式歌,就是人从儿童到成年的一个过程,可用歌谣的形式来表达(跟《刘三姐》一样),还可穿插历史传说歌、时政歌、杂歌等。
2016-05-13 07:26:40 回复
ゎ碧波荡漾
ゎ碧波荡漾: 回复 老农:我觉得跟《刘三姐》那种形式最好,可以塑造人物,有情节,作品才有生命力。
2016-05-13 08:04:23 回复
  • ゎ碧波荡漾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5/12 22:21:03
  • 来自:湖北
  1. 2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九月菊花点赞
  •  清水校官·
  • 发表于:2016/5/15 9:11:20
  • 来自:湖北
  1. 2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经典,把我带进了那个朴实无华而浪漫多彩的时代——————。特别欣赏 特别学习  特别问好!!!!
[此贴被 清水校官·于2016/5/15 9:11:27编辑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