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生活激情永在,生命之树常青 —《永不消退的激情》读后感

  • 轻描淡写
楼主回复
  • 阅读:1966
  • 回复:14
  • 发表于:2014/8/26 11:40:1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热线论坛一篇《 魂牵梦绕的故乡情》成为我与李承奎老师相识的媒介,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给予其生命之初生存基础与灵魂浇铸的故乡—董市镇历史、文化、民俗人情真切、生动的回忆牵动了我的心神,便留下寥寥数语评论,并期有幸阅读全著。对一陌生晚辈网上留言索书之举,李老即托学生查询并登门告知联系方式,随后快件寄书而至,及至几次短短的文字、信息交流我更感受到其至诚至真而又谦谨宽达的品赋。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一个人如此的涵养与修为?收到李老的回忆录,捧着这沉甸甸的著作,不由得暗忖: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一生必定是跌宕曲折、丰沛伟阔的,李老生存、成长、历练的时代跨越了民国抗战,八年内战,新中国成立,土改、整风运动,抗美援朝,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一系列动荡不居、风雨飘摇的历程,他是怎样在这激荡颠沛的生涯中得以生存发展而至桃李满园,成果丰硕的?而与之相随的那些时代背景又会以怎样的真实呈现?带着这种探索的好奇和兴趣,我翻开了这本厚重的《永不消退的激情》……

一贯阅读的习惯是先看序言与目录了解作者写作思考线索再循之而入,如此,情感交流与共振才来得真切入微。毕竟一本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总不免渴求知音,这也正是为文者情之所向,苦之所求。

一篇自序恳切、真诚的表述了该书写作志趣:真实的展现个人历史,不遮不掩的总结人生经历。读之,不免想起卢梭的《忏悔录》,想起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每个人都是一扇半开的门,通往一间共有的房间。”是的,通过这扇半开的门,不仅可以突显个人情感、信念、品貌的轨迹,更可窥见历史风云变幻对其雕琢的印记。

待到一口气读完全书,胸中一股荡气回肠、不可遏制的激情久久不能平息,是笔者饱满、热情洋溢的文字激发出的情感还是文字背后那充沛的情感,不息的追求,真诚的自省与剖析深深感染了我?再次执书细读,更品出令人鼻翼酸楚,感佩深切的一个大写的人平凡而又超凡的人生况味。

第一章  家乡和家族,成长的土壤

家乡、家族人物的倾情描述与刻画入木三分的勾勒出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人情及自身的渊源,古镇历史、民俗文化的描写入微自不待言,那饱蘸深情的笔墨倾力怀念的亲人们一个个形象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特别是“虎外婆”与“羊奶奶”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对比述写,更显其鲜明个性。尤喜这一段形象着墨:“外婆个子较高,大约有一米七左右,长方脸,肤色细白,面庞清癯,发髻总是梳理得油光水滑,小脚放大了,常着上衣下裙,外套一件锦缎背心,一只长烟管不离手,开口说话总是先把长烟管敲几下,俨然一位强悍的女老板!”活脱脱的个性特点透纸而出。三位母亲的舐犊情深,硬汉父亲的坚韧淡定,岳母大人忍辱负重倾情奉献为儿女的孤清高洁,甚至亲人间不谐的纷争……点点滴滴小人物酸甜苦辣的风雨历程都浓缩在其中了,读来让人感慨喟叹,唏嘘不止。

第二章  多难的童年,良好的启蒙

多难童年的经历,是历史风浪涌荡中弱小生命的无力悲歌。这悲歌,只有饱尝其中苦难而获幸存的人才懂得生命之可贵,安定生活之可惜。

塾师和国民小学启蒙教育的经历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彼时况味的晚辈如有隔世之感。国民党县长张信业之祭令人震撼而久久难忘,它或许正验证了一个真理:无论何种政治体制下,人性真善美的根本追求是同一的,不会被异化的。而今,台湾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或然就是这一理念的承袭吧!

第三章  热血的少年,早熟的孩子

颇具时代特色的少年时光,那些令人热血涌动的历史政治事件:新中国成立,土改,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一个接一个浪潮把人的神经推到了至高点。长期经受剥削和苦难的人们被新时代,新生活激发起的内心狂热从这一段的叙述中扑面而来。少年的“我”充满感性的观察着这个新世界,逐步接纳、融入这个新世界,并渐渐成为其中的血脉,这是历史对人的精神的渗入和侵占,“历史的洪流渗透在人的血液之中”。

其中,让我感慨的不是那些激越的运动,口号(出于本性的敏感,我对任何形式的口号持怀疑态度并时时保持着警惕。)而是几位仁师予“我”德操的启蒙引导。他们将善意、仁爱与责任感深深的植入了一个少年的心中,成为一粒珍贵、饱满的种子,有望在其今后的成长中破土、发芽,茁壮而生。

第四章  奋发的青年,崎岖的登攀

少年至青年时期是人一生最宝贵的光阴。沸腾的校园生活,跌宕的人生境遇,如影随形的政治风暴,“我”在波澜起伏的浪涛中驾驶着人生的航船奋勇前行……

且说校园生活,一篇篇精彩的校园景物素描让那或古朴简陋或清幽洁雅的校园布局、建筑、植物、陈设等历历在目,没有深刻的眷恋与记忆怎能有如此细微的描述与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也足见笔者学养积厚之功底。

其间特色人物描写更是妙笔纷呈:精明强干的李学勋校长,正直淡泊的李昌琛老师,治学严谨的李仲恭校长,爱憎分明的滕永标老师,傲然不拘的杨潜斋教授,以权压人的团支书“F”和阴险苟且之人“Z”等等,均各具人格特点,凸显其品性。最为可贵的是笔者对众师友的客观评价及与人为善,深怀感恩,无怨无恨的情怀。对敬重者恭而奉之,冤屈者悲而悯之,卑琐者宽而谅之。这一情怀正是全著灵魂所在,是笔者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初中生活,感受颇深的是枝江中学的李昌琛老师,他那育人先育德,率先垂范,谆谆教诲的师者风范令人感佩不已。成就一个人也许就是一句话,一件小事,良师的提点对于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无意犯下错失的少年来说是幸运的引领。李昌琛老师以身体力行的正直、宽仁之德提升了“我”做人的高格品赋,这份潜移默化的影响予人的滋养深厚而久远,让人终生受用。

荆江分洪工程的参与和锻炼,对肩臂尚稚嫩的莘莘学子是一次深刻的劳动实践教育和意志淬炼历程。返乡俱乐部的活动汇聚了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集体的互动学习交流中不仅得到了知识的增长,更极大的提升了综合素质及互助合作的能力。(时下的青少年缺少的正是这样的组织和历练机会!)

“竹马”篇中,初恋情怀的羞涩、渴望、忐忑在“我”细腻的笔下美丽而朦胧,那朵欲语还休的情窦初开之花却过早夭于残酷的现实,令人扼腕叹息之余又生庆幸:青梅竹马的她原来就在身边!微妙的情感契合,两心相映的甜蜜幸福体验来得如此突然而必然,这一段温情脉脉的文字读来不禁令读者暗生钦羡之心。

附篇的安排极巧妙的将情感生活抽离出来,依我看来,这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恰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爱情家庭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结而不可分的境况。正篇附篇的相互映衬不仅使历史、生活时段,人物事件得到了有机结合,更全面、完整、真实的突出了人物形象,丰满、活化了人物品格、信念和追求。

高中生活,治学严谨而又仁慈有加的李仲恭校长尊师、重教、爱生的作为深深印刻在“我”心中,也成为“我”日后倾情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典范(德高行正的师者之风对于正在成长的学子来说何其重要!)

在不断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的青年学生是彷徨的,矛盾的,政治斗争的形势多变使身在其中真相莫辨的人们惶惑不明而深受其害。滕永标、姚世贞等几位老师在整风反右时期的遭遇并非偶然,残酷的政治斗争带给人们的身心戕害令人心痛至深的同时也引起深刻的反思:在宏大的历史政治背景下,作为渺小个体的人们如何以清醒的认识保持独立、警醒的精神,自由坚定的意志?由此忆起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题王国维碑刻)而影响后世学人的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他在乱世之中所坚执的独立自醒的节操理应成为当代学人之楷模。笔者在此历程之后的反思与警言也显示了其独立的品格与精神,可佩可敬!

易诗孔同学的不幸令人深深惋惜!对待正处于自我与自尊意识增强,心理上还较脆弱而又注重外界评价时期的青少年,如若为师者能多一些理解和关怀,采取更妥善的方式处理其“偷窃”事件,是会避免悲剧发生的。时至今日,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显其重要,需要引起家长、学校、老师和社会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热恋”篇,爱情的纯真与美好在那淳朴的年代里真挚而动人,热烈而执着,没有泛滥的柔情和浪漫,却因节制、奉献而显回味悠长,笔者满怀深情的笔触抒写出爱的真谛:爱的奉献是无价的。“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纪伯伦语)

大学生活,一帆风顺的“我”初入校园便横遭诬枉之“棒”,这一棒是对我精神上的误判和压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打击于“我”对人性、世事增进了解大有裨益。患难之际见人心,潦落之时淬风骨,生活的磨难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磨砺的机会?可喜的是“我”在阴霾中总能洞见光明的希望,于微光中以感恩之心吸收积极的能量。其后之自省和感喟也正是笔者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品性之所向。

校园的“大跃进”倍见那荒唐年代的荒唐种种,它荒废了多少青年学子的大好时光?浪费了多少国家资源?扭曲了多少人求真求实的本性?又迫害了多少知识分子的思想尊严和教育热忱?它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一切违背天道,人道的政策取向和做法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荒诞之风弥漫之时,社会文明只会倒退或停滞。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恶果:“自然”灾害随之而来,饿殍遍野,百姓遭殃。《中国新闻周刊》披露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显示:仅安徽一省就饿死350万人。(《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35期)这是多么残酷而令人心碎的数字,可悲可叹哪!而勤劳热忱为新家园奉献汗水和辛劳的人们在政治风云遮蔽之下又何以了解历史的真相?如今当我们反思历史的深刻教训,就能深深体悟到:正确的文化导向,精神文明的教育与人性独立意识的提升对于人们精神的开化和引导,促使其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头脑何其重要!不过,其中劳动教育的锻炼仍是值得肯定的。在开山筑路,汗水流淌的过程中学生们品尝了艰辛困苦,锤炼了坚强的意志,从而更贴近生活,更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

两年的荒废,两年的耕耘,“我”如饥似渴的学习动力和劲头为未来执教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授授课风格各异,形象生动入微,同学之间的好学互帮镜头温馨感人。至此,不免心生感慨:那个虽混乱但人人充满信仰的年代,青年学子满怀信念和热忱的求学精神可嘉可赞,今之学子缺少的不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吗?

学有所成之际,爱情的航帆也驶入了收获的港湾。长久的分离,铭心刻骨的思念,相聚的温馨甜蜜,浸染无限爱心怜意的鸿雁、物品,让两个相知相爱的人历经考验融合在一起了。这是上天的眷顾,也是爱的坚贞信念的必然收获。除了羡慕,更为道珍老师对爱的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之心所感动。想想二老已过金婚之庆,所历之情已是苇纫石坚(《孔雀东南飞》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然几十年之后那些倾情相恋相依的细节仍如目前之情景鲜活盎然,这是笔者不竭的热情注入的活力?还是美好往事的回忆灌注了新的激情之源?

时光在继续前行着,我们的主人公已学成归来到了学以致用的时候了。

初为人师的热忱与自得造成的小挫折仿佛给了“我”一颗冷静药,让我调准了方向,找到了教学相长的结合点,逐步掌握了适宜的授课之道。一篇引导式的教案足见“我”在教研上下的精力和功夫。这种“文道统一”“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正是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更难得的是“我”本着“传道,授业,解惑”之教育圭臬,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将学生视为朋友、孩子、亲人关爱帮助的为师之道。一桩桩小事,一点一滴细节,都充分展现出笔者负责、仁爱、惜才和奉献之心。读着这些文字,我的鼻尖没来由的酸涩起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唯有无声的淅淅春雨方能滋润方能滋润万顷的翠翠禾苗。” 这是一位老教师的无私奉献情怀,也是受教于其门下的莘莘学子的幸运。拳拳爱心之中成长的学子又怎能不用良好的成绩回报其师,回报社会呢?如此的师爱与师德于今又是多么难得?

人之于世,为人处事难免挂万漏一。对处理学生李道春之误,笔者作长了篇幅的深刻反省,这份灵魂的拷问和真实呈现恰是一个人敢于直面自身阴影的完整人格的显露。人生因其缺憾才使人有更多向往和追求,勇于剖析和完善自我的人无疑是值得敬重的。“勤业为壶嘴,无意惹是非”亦成一则警世之训,笔者谦谨之习由是而得。

事业和家庭是人的两大精神支柱,而饱尝两地分居之苦的人们更懂得一个安定的小家多么来之不易,是故当“爱巢”筑就之时也当倍感幸福,勤加珍惜了。女儿的到来,就更是福上添福了。这一段经历中,道珍老师的勇气和包容可敬又可爱,充分显现了一个好妻子的贤德与坚忍。

第五章  荒废的中年,文革的风雨

风起云涌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罪孽深重。我辈虽未亲历此中严酷困厄,但它在父辈身上留下的烙印,在越来越多的史实揭露中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悲愤是铭心刻骨的。笔者详实的历史事件的记录与呈现又一次带我进入了历史的空间……

在那是非莫辨,良莠不分的动乱年月,人的生命和尊严横遭践踏、摧残,人性强遭压抑、扭曲。笔者目睹亲历的事件只是小小缩影,由是管窥历史,所谓的党派之争,所谓的路线之斗皆成为屠刀,成为杀戮的借口,让鲜血与苦难成为几代人的噩梦。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怎不叫人胸臆愤懑之气涌动不息,沉痛之感绵绵不止!

可怜的冯星辉校长年迈的母亲为儿子洗冤的奋争之言,惨痛遭遇令我禁不住潸然泪下。席卷全国的革命大串联将病态社会的谵妄之相反映得淋漓尽致,激烈的派斗武斗更将扭曲变形的人性的疯狂推至了顶点。陈明达老师的冤死,“我”的被迫逃亡,余和霖老师的被监禁等一干人的遭遇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而感惊心动魄,目眦睚张……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治乱不息带给整个社会文化,精神文明的影响惨痛而深刻,作为怀有爱国忧民之心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坚定的葆有以人为本,弘扬真善美为要的思想立场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笔者在乱世之后为自己立下的“三不”戒律:思想上不盲从,组织上不加盟,行动上不介入,令人钦敬有加!

患难夫妻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真情是那风雨如晦,倍受磨难考验的日子里温煦的暖阳。道珍老师在笔者受诬枉之时的凛然正气、不离不弃及百般抚慰与温情是支持其经受磨练,走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女儿的懂事可爱亦是夫妻二人忧患中的慰藉,困顿时的动力。如若没有家庭温馨的润泽与支撑,在那黑云密布,人情飘摇残碎的年月,谁能经受长期身心的摧残和迫害?十年动乱中,有多少文人志士不堪折磨含冤抱恨而去?掩卷而思,心犹沉沉……

第六章  拼搏的壮年,教坛的苦旅

阴云渐渐散尽,春回大地的时节,“我”也步入了人生的壮年。重拾教鞭回到课堂上的“我”自然想挽回失去的岁月造成的遗憾和损失,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大展拳脚。下农村,开门办学搞实习;限“法权”,“社来社区”办试点,均可见笔者倾情教育,忘我耕耘的赤诚之心,支教支边的行动也将其良好的教育理念播撒开去。

当个人待遇未受重视心存失落之时,“我”仍没有自暴自弃,立足本位搞科研,培训教师倾其所有泽桃李。也由此重寻自我价值与成就感,进而一鼓作气,事业之花越开越绚烂。在新宜都师范,在夷陵中学都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教育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夷陵中学任教时期所做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的教研与实践硕果累累,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满园桃李芳菲。与同事精诚合作,如亲如友的温情不仅促进了事业的进取,而且滋润教诲了后辈,这润雨细无声的教育引领正是教育之根本,育人之精髓。

“共进”“育儿”篇中,道珍老师为丈夫,为家庭牺牲自我,无私奉献而从一名优秀的教师“沦落”为保管员却毫无怨言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她爱得坦荡、无私,爱得执着、自信,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也难怪笔者浓墨重彩的推崇贤妻之德了!女儿的教育以一独立篇章来述之,亦可见慈父以女为珍,为傲的良苦用心。父母之德原为教化子女之本,耳濡目染父母之仁善、宽厚、勤业的女儿又何尝不会具有如此灵性禀赋呢?

第七章  立业的晚年,南国的丰收

南国十二年的延教生涯是璀璨夕霞继续绽放华彩的时期,一篇篇教研成果惠泽师生,广播南国大地。几篇课例展示让我感触极深,领略到如是灵动、活泼、多角度思维拓展引导式的素质教育方法倘能得到全面推广将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笔者一方面与民营学校合作创导教育改革,一方面将改革成果通过各种讲座予以宣导,又不断与时俱进学习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支持新兴网校在网上开办讲座扩大教改成果,甘为人梯援引后辈,真可谓“老骥沥血还伏枥,落红化泥尚护花。”

收获的时节,丰收的喜悦。从“夕霞”篇中,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福盈与喜慰。收获的满足只有在历经艰难困苦,倾力付出的磨砺之后方能有深切的体验。读至此,我心深怀感慨与愉悦。感慨的是笔者一生跌宕曲折的遭遇终究成就了其丰赡的人生,充实的历程;愉悦的是笔者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及与子偕老的情感生活依然温馨甜美。事业成果丰硕,家庭和谐美满,人生之可喜可庆又有什么可堪比呢?

近年来,笔者虽赋闲在家,然笔耕不辍,激情不减,热爱生活,访朋问友,开拓视野,可谓将人生的旋律演绎到了极致。

第八章  友谊固常在,瀑水更长流

友谊,是花叶相衬交映的美丽,是人生坎坷之途中有人搀扶相携的慰藉。这篇友谊记述读来只觉如饮甘醴,如沐温泉。人情之交本是投桃报李,只有双方真心的交融与奉献,相知与契合,才会促成那风雨同舟、不计回馈而源远流长,深厚真挚的友情。得友如此,便是人生又一大福分了。

附篇所载诗文、致辞及信件亦精彩纷呈的展露了笔者激情四溢的文采,与友人、弟子相交酬唱,寄慰人生得失之感慨。尤喜之中酬答诗词,阅完全书,感念笔者一生精神,也草拟一首七绝以赠:

   往事如烟舛难多,沉浮几度又如何?

   满园桃李芳菲竞,喜慰平生不蹉跎。

  
  • 清水石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4/8/29 9:40:27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阅速之快,感悟之深,非常敬佩!
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 谢谢李伯伯!是李老的书写得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让人感触良多。想来您也由此体会吧!李老看了读后感之后又做了很多细致的评述和指导,让我深受感动!也感谢您从中穿针引线,辛苦您啦!
2014-09-01 15:48:48 回复
  
  • true1314
  • 发表于:2014/9/2 11:04:11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文评论老道精彩
      淡妆浓抹相得益彰
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 谢谢关注和好评!
2014-09-04 09:26:10 回复
  
  • 三家村
论坛巡视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4/9/2 21:14:09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如果李老先生是烹饪大师,那么杨女士就是美食家。
如果杨女士是块璞玉,那么李老先生就是雕刻家、鉴宝师。
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 呵呵,您这比拟很有意思!谢谢赏读!
2014-09-04 09:27:39 回复
  
  • 老农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4/9/3 7:26:06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文评论都是奇文,坛上网外频传佳话。
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 这样的交流对我真是很好的学习和提升,谢谢您的关注和好评!
2014-09-04 09:49:55 回复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4/9/3 8:08:20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又读好文章!
轻描淡写
轻描淡写: 谢谢您关注!
2014-09-04 09:50:24 回复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4/9/4 11:34:12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要关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