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散文丨读经小论:读原书,读全书,读熟书而已矣

  • 潮水
楼主回复
  • 阅读:32059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2/14 21:44:5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020/10/04 08:43:59
文丨谭良田

读经之法,略有二途,一曰素读,二曰研读。素读者,心无旁骛读诵其原文也;研读者,博观注本释文,立根原著而用心揣摩也。素者,粉黛未施而质也;研者,粉黛成文而妍也。夫太素未立,诸彩无所施附;妍色不开,凡睛难见大种。是以素读未行,文言无以亲于心;研读不继,义理何从宣乎口?子曰,“绘事后素”“文质彬彬”,其是之谓与?

原夫研读之为法,或语或默,莫不取圣人之意而明此心,择圣人之道而正此身,心知其意而身行其道,皆所以学为君子也。至圣有言:“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其斯之谓与?

研者,磨也。是故沉潜乎文字,反覆乎文法,研磨乎义理,发挥乎事业,出入乎外内,然后续收其成功也。夫沉潜乎文字而明字象,所以正其手足者也;反覆乎文法而晓辞章,所以通其经脉者也;研磨乎义理而宗圣心,所以畅其气血者也;发挥乎事业而履圣道,所以盈其骨髓者也。手足其正,经脉其通,气血其畅,骨髓其盈,而研读之能事毕矣。

夫立象尽意,文字斯成;索象探源,文字可识。字音字形,莫不有象;字象以明,方得潜沉。《说文》九千,一言以蔽之,曰“比类取象”。若乃子夏之正三豕,孔子之释一足,宰予之说社栗,孟子之语人仁;或据形以勘字,或循义以辨文,或因声以求义,或深察以正名,惟是校注训诂之学,亦不可不留意焉。

复次,言之不文,行而不远。经者,行远之书也,故载之以文言,文言者,雅言也。融言入字,雅言生焉;集字成文,文法生焉。文法者,摄语法辞章而为言也。是故反覆乎文字口语之际,推明其辉映互动之因,而文法之道,思过半矣。

且夫圣人之述作也,不立文字,不离文字。圣人之述作也,立象而已,何立乎文字?而其象之所以立者,离文字而恶乎侍哉?是故合文以立象,立象以尽意;能尽圣人之意,何患?不能尽圣人之意,如义理何?

研者,衍也。尧舜而至孔孟,往圣之行事衍而为经;今者既识经文于简册,不可不复衍为行事也。是以诵《诗》三百,授政不达,出使不能专对,仲尼深诫诸弟子曰:“虽多,亦奚以为?”况乃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终。昔者余疑惑乎“食不语”之论,后则事有经过,翻知口食而语,或齿伤舌辅,或食入气门,所关非小。又尝小视“色难”之说,及自行之,知非易事,遂尔服膺。此皆行事之小者也,其大者曰事业,《易》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予不肖,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研读必有注本。注之为名,曰传曰记、曰疏曰笺、曰故训、曰集解、曰正义、曰章句、曰细评,其名则繁,其用则一;循名责实,皆取其挹注相解。挹注相解,经传一体;故《礼经》一记、《春秋》三传,同列经科;《尔雅》本五经之丛解,《论语》实六艺之总纲,初皆为记,终同经属。至有经因注传、无注而经衰者。赵岐《章句》,独注七卷,而《孟子》亡其外篇;《墨经》千年无注,芜蔓丛脞、淮风别雨,几不可读,近人谭氏整理数十年,仅成七篇。而众经之名注,卒与本文同传,《三礼》之郑注、《尚书》之孔传、《周易》之略例、《诗经》之传笺,是研读者不可忽者也。又或一经之注,积至百千家,或曰:“是则一经足以皓首,况复多经,其如研读何?”

吾尝得师授,谓取一明注,三致意焉,而一经可通;执源讨流于以通经研史,谁曰不可?云何三致意?师云:“读原书,读全书,读熟书而已矣。”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