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阅读:42293
  • 回复:6
  • 发表于:2019/8/9 16:51:4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李万全

       万万没有想到,在父亲离开我们不到三年时间里,母亲又离我们而去了。一时间,双亲没了,有了孙辈的我们,对失去父母也感到悲痛万分、六神无主。父亲生病时,除了在医院住院时是我们护理外,在家的日常照料,大多是母亲承担,为我们做子女的减轻了很多负担。父亲病故后,我们在悼念时还比较克制,担心过度的悲伤影响母亲的身体,因为她也是近八十岁的老人。

       母亲在晚年时,虽然患有高血压、肺气肿、脑梗塞等多种疾病,但她老人家的体质还好,我们一直认为,她应该活到九十岁以上。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春节过后,我就发现有些不对劲,一向陪我们吃饭时还想“喝一口”的母亲,突然说不想喝酒了。于是从3月2日开始,在安福寺医院门诊部打了一个周的点滴,稍有好转就嚷着要回家。今年4月17日,当我的工作稍微消停一点时,我便领着母亲到市中医医院住了下来,认真检查病情。在中医院院做了两个CT之后,又到市人民医院做了核磁共振,其结果是一样的——胆囊细胞癌。我还是不敢相信,于是我又拿着片子,到武汉同济医院,通过熟人联系到了胆管专家,当他仔细查看了片子后,问目前是怎么治疗的,我一一回答之后,他说:结果就是这样,治疗的方法也没错。他还说,像她这样的年龄,也不可能再手术治疗,若做手术,风险很大,但意义不大;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于是便在医院住了下来,每天吃药打针,我们子女们还有孙辈们,轮流陪着母亲,在医院治疗了38天。之后回到老家,继续喝中药治疗,又是在子女们的陪伴下度过了40个日日夜夜,母亲最终经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撒手离天了我们,离开了日夜陪伴您的儿女们、孙辈们、重孙辈们;离开了日夜思念的亲人们;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到“极乐世界”“享福”去了。

       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在医院治疗期间做了一个“微创”手术,那只是一个半麻,据医生介绍只需要半个小时,由于病变加快的原因,结果用了近100分钟,那个疼痛是可想而知的。您在手术床上喊疼,我和小妹在室外听到您的呼喊后心如刀绞、泪如泉涌。当您回到病房治疗几天后,就坚持下床运动,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怕麻烦了儿女们。我们经常对母亲说,您生养我们这么多儿女,含辛茹苦,为的是晚年有人照料,生病了有人端茶递水,照顾好您,不是我们做儿女们应尽的职责吗?由于病情不断恶化,母亲腹部的疼痛不断加剧,您总是问我们“我列是总搞的?”每当这时,我们都不知所措,好在我们事先都统一了口径,不让您知道真实病情,就说是小手术后伤口疼的。就连医生也和我们一样一次又一次地“骗”您说是“炎症”,慢慢会好的。怎么会好呢,怎么能好呢,我们心里都清楚。望着您疑惑的神色,望着您疼痛的加剧,我们茫然不知所措,面对您一次次的询问,我们无言以对。您对自己的病也许怀疑过,但始终没有说出口。夜晚,病痛导致您不能入睡,有时彻夜难眠,您不声不息地走下床,坐一把椅子,头部靠着一把椅子,这样可能对病痛要缓解一点,您一坐就是一夜,生怕打扰只有一墙之隔、来照护您的子女们的休息,说我们第二天还要上班,有的还是从事危险的工种,希望子女们保持旺盛的精力,从事好各自的工作。母爱如山,就是到了病危的时候,您还时刻在为子女们着想。

       您是一个非常精灵的人。您耳不聋眼不花,大脑没有一丝糊涂,这是女儿们都知道的。您生病住院之后,当医院确诊您是患重疾之后,儿孙们为了让您多活几天,为了隐瞒病情,到离您病床稍远一点的地方,商讨治疗方案。每当这时,您灵光的大脑和敏锐的眼神告诉我们,您知道我们在讨论着您的病情。您总是冷不丁地说上一句,你们又在“区”什么?我们立马又“骗”您,说是明天、后天谁来照护您……每当这时,您总是说:“我列害人的哟,病好了就回去,免得耽误你们”、“是我害了你们哦”。那天,我把CT片、核磁共振片收了起来,准备第二天到同济医院找教授看看。您看到我在收片子,立马就问“你这又是搞话儿?”我说没事,是把它拿回去放到我们家里。住院期间,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了很多人到医院来看望您,您总是叮嘱我,要把人情记下来,将来人家有什么事,你们要一样对待人家;还说回去以后要请人家来吃饭。您在病重时仍然考虑得非常周到,没有丝毫的含糊,更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娘呀,您好好的身体,怎么说病就病了呢?2017年10月,在您80岁高龄时,我和您的小儿子陪您到深圳、到东莞,看深圳湾、到中英街、游华侨城。乘坐缆车,您没有丝毫恐惧;上天桥拍照,您非常从容。到东莞吃醉鹅,在深圳吃海鲜,您虽然嘴里说不好吃,实际上是说太贵了,一顿下来,消费千儿八百的,虽然是侄儿、孙辈们的开销,您也觉得心疼,一辈子节俭的您,深知钱来之不易。那次南方之行最大的遗憾,是没让您坐一次飞机。于是我们再次商议,等您85岁时,再去一次深圳、东莞,再去重游故地。可您却没有等到那一天,无情的病魔便夺去了您的生命。您从生病入院治疗到病故,仅仅只有78天,我们就是天天守护在您身旁,也不能报答您的生养之恩。特别是我,您经常给我讲,婆婆也曾告诉我说,我自打出生之后,就“非常不听话”,您说我“吵夜”整整哭了100天。我刚满月,您就要参加兴修水利,也把我带去了。您白天要在工地上挑土筑堤,晚上我哭闹得不仅是您得不到休息,也影响了同伴的睡眠,您身心所受的煎熬,可想而知。可您从生病到病故,也只有短短的78天,我就是天天守候在您的身旁,也弥补不了那100天对您的创伤。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规律。两位老人的享年虽然只有82岁,但和2000多年前的“圣人”孔子相比,您们比他多在世9年,和“亚圣”孟子比,也只少活了两年而已。据资料介绍,我国目前人均寿命也只有75岁。您们虽然离开了我们,在留给我们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儿孙们永远享受和继承的宝贵财富,那就是这八个字:勤劳、节俭、和睦、阳光。

       勤劳。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辛勤地劳作了一辈子,一方面是缘于他们各自都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养育我们这些孩子们。父亲的祖籍在今天的顾家店镇罗家河,早年,我的祖父母为了生存,举家逃荒到了我们现在的地方落户,据父亲讲,祖父母也很勤奋,经过几年的努力,自己也有了几亩“薄地”,因此父亲也读了近两年的私塾。可好景不长,祖父不知患了什么疾病,撒手归西了,顶梁柱突然坍塌。按照当时的习俗,三天之后在出殡时,祖母由于过度劳累、悲伤,哭晕过去后就再也没有醒来,于是又赶制了一口棺材,就将祖父母合葬在一起。父亲当年只有9岁,好在有个大几岁的哥哥,也就是我们的大爹,他们在亲戚和邻居的帮助下,将几亩薄地出卖后,才安葬了祖父母。一时间家贫如洗,大爹便给富裕人家放牛谋生,而我的父亲便过上了流浪的生活。稍微长大点后,便也去给人家放牛、割草,勉强混口饭吃。听父亲讲,有一次他在放牛时,一不留神,所放的那条牛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他一个人找了几条冲,寻了几架山也没有找着,心想这下完了,真是“放千娃赔不起牯牛”,也想一走了之。到了夜晚,他一个人又饿又怕,就是出走也没有地方可去,便又回来了,好在主人把牛找回来了,责备了几句也就算了。解放军到我们家乡时,父亲就有了14岁,他们和全国翻身得解放的劳苦大众一样,斗地方分田地,也分到了几间住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祖父母死得早,父辈们是受过苦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深受周边干部群众的喜爱。父亲虽然没读几天书,但他当过生产队出纳;虽然没有当过兵,但他当过民兵排长;就在粮食非常紧张的时候,他还当过生产队食堂的事务长、保管员。因为干部信任,群众拥护,后来大队成立机务队,购了机械设备,不懂机械的父亲便到机务队去学机械技术,抽水、打米和面粉加工等,再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他又去开手扶。不要小瞧那时的手扶拖拉机,坐上一次比现在坐轿车的感觉还要好。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便回家与母亲共同经营着十几亩耕地。土地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大包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我的父亲更像“拚命三郎”,中等身材的父亲,担子总是拈重的挑,重活总是抢着去做,不知疲倦地劳动着。

       母亲和父亲一样,也是生长在贫苦人家。我刚上学读书时,母亲经常给我们讲她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跟着她母亲,也就是我们的婆婆去“讨米”了。说有好心的富裕人家看着我们可怜,就给上一大杯一小碗的,碰到有些可恶的人家,不仅不给,还放狗出来咬你。这和我们后来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有些相像,每到这时我就要问,为什么要去“讨米”?为什么不在家好好种地?为什么要怕大户人家的狗咬,就不会拿个棍棒什么的将狗打跑?儿时的我真是太天真了。解放后,母亲也上过两年学,但一辈子只给我们介绍过一个女生是和她同过学,而且还交往了很长一段时间;母亲会唱秧歌,会讲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她给我们不知讲了多少遍,在我幼小的心灵或许烙下了一些印记,后来《梁祝》搬上了银幕,里面的剧情与母亲给我们讲的大同小异。母亲爱劳动,是远近出了名的,只要一提起她,人们总说她“喜欢做事(劳动)”,上了年纪后也是如此。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逢年过节,不论农闲时还是“双抢”季节,她总是忙碌着,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在高速地运转。有时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回来看看双亲,问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忙的,“没有什么事,你们上班也很辛苦,回家了就要休息”,娘总是这样说。后来父母年纪大了,但只要听说我们回去吃饭,她总是忙里忙外准备了非常丰盛的家常菜,而只有等我们都在吃饭喝酒时,她才有时间坐下来,陪我们喝上几盅,唠唠家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前苏联一个著名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家说的,他还说“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的确如此,我们兄妹大多数爱劳动,这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人是有惰性的,我们爱劳动也是父母“逼”出来的,记得我还在上小学时,为了让我们尽早参加劳动锻炼,更主要是挣几个工分,为家庭分忧,便找生产队要了一头小黄牛,早晚由我来喂养。清早,天刚蒙蒙亮,父母便把我从梦中唤醒,起床去放牛,我便高一脚低一脚地出门,到离家大约200多米的生产队牛栏屋,将牛牵出栏,然后到300米之外的地方去放牛吃草,等牛吃饱了我才能回家吃早饭,然后去上学。那时喂一条牛一年也不知能挣多少工分,到现在我也不清楚。不管怎么说,在我幼小的心灵,能为父母分担一点责任,我也心满意足了。

       父亲在世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政策好,可惜我们老了”。意思是说,早有这样好的政策,凭他们的努力,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父母用她们的言行告诉我们,现在到处是黄金,只要我们努力,是完全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活中更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的歌词也是这样说的。习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干出来的。父母的思想境界没那么高,但她们的言行却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想不来、盼不来、而是干出来的。

       节俭。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父母亲,是受苦受穷受够了。先前哺育我们这么多孩子,时刻想到的是节俭,省吃俭用,就是后来家庭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仍然是这样。父亲在世时总是说,给儿们不留点遗产有什么意思?因此除了勤劳,就是节俭。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父母生育了我们两兄弟后,大妹便出生了,因为之前是两个儿子,现在添上了一个姑娘,父母自然高兴。在过满月客时,本家的一个太太前来贺喜,对我母亲说:你们命真好,两个儿子好分家,一个姑娘好出嫁。皆大欢喜。生了小妹之后,那位老太又来贺喜,说你命好啊,生了一对儿子一对姑娘。也都很欢喜。之后又生了小弟弟,那位老太还是来送恭贺了,但好像没说什么,于是亲戚们就给小弟起了个乳名,叫“多啊子”。父母却不这么认为,“爹妈喜欢断肠幺”。除了我们兄妹5人外,还有个只比我大半岁的姨,是母亲的妹妹,因我父亲是入赘,所以我们叫他小爹;之后,父亲本家的一个女儿,我们叫姐姐的也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加上我们的婆婆,父母亲,全家共10口人,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父母一刻也没亏待过我们。就拿我们穿衣裳来说吧,每年都要选择适当的时候,母亲说就是天气长的时候,把本地手艺高的裁缝师傅请到家,给我们每人做几件衣服,春夏秋冬,特别是过年要有新衣服穿。若是遇上哪年的年景不好,哪个子女没有新衣服过年,母亲就给他(她)承诺,来年一定补上,于是大家心里都乐滋滋的。父亲持家也是精打细算,光从我们家房屋的变化就能说明这一点。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房子是两间半(实际是五间房屋)再加一个偏屋,偏屋上面盖着茅草,是一个养***的***圈。之后,父亲将偏屋扩大,并盖上了部瓦,前面一间用来做饭,后面一间用来养***。过了几年,又将正屋后面的房子扩大,做我们三兄弟的寝室。大约是1981年底,父亲将偏屋拆掉,扩建了3间大瓦房,一时间,我们的住房显得非常宽敞。到了1992年,父亲将原来的土坯房全部拆掉,兴建了砖木结构的三间平房,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父母的节俭,全是为了儿女,一刻也不曾想到自己。待我们都成家,孙辈们大都成人之后,他们真的已经老了。在他们年老体弱的时候,我提议,我们兄弟每年给钱父母养老,可她们只坚持了一年就再也不要了,总是说还可以自食其力,你们的负担还很重等等理由拒绝。于是我们又改为逢年过节、俩老过生日的时候送点钱,在众兄妹的说服下才勉强收下,但俩位老人从来都不乱花,钱仍然是给我们存着。常回家看望父母,是我们应尽的孝道,上了年纪的父母也很想让子女们经常在身边陪陪。晚年父亲经常问母亲,今天是星期几?母亲说是星期几。母亲反问“您又想搞话儿”?“搞化儿呢”,他可能又在想我们了。记得有几次父亲给我打电话,说“你今儿回来的吧?”本没有打算回家的我,立马就说“今儿回来的!”于是,父亲像孩子般高兴地对母亲说,“老大今天回来的”。当我们带点东西回去时,母亲总是唠叨,说“买这么多东西怎么吃得完,你们不花钱呀?”父母总是这样,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也不愿孩子们为他们花钱。

       和睦。从我记事起,就没有看见父母吵过嘴,更不用说动手了。母亲是个急性子,说话做事都是风风火火,手中自己在干活,嘴上就安排父亲做这做那,一刻也没有停顿。而父亲恰好相反,性格温顺没有脾气,就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但“重大决策”还是父亲说了算。我们小时候,父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也是挣钱最多的人,但挣钱不管钱,挣回来的钱全部由婆婆保管,要花钱时再找婆婆拿,婆婆俨然成了一名保管员。我上高中时,每个周两角钱的生活费,婆婆都准时递到我手上。在教育子女上也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和父亲比,母亲要严厉些,当母亲在“雷轰电闪”般批评教育我们的时候,父亲总是在找理由护着我们;而当父亲在批评我们的时候,母亲最多选择不说什么。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在读书的问题上父母毫不含糊,“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父母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几姊妹挨批评最多的可能是在读书的问题上。“你们读书我尽量支持,如果是不读书将来后悔,你们莫怪我”等等。父母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现在有的可能还在后悔,但怪不了别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现在正在校读书或准备读书的晚辈们,你们又是怎么想的?

       阳光。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要多做善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小时候,父母在我们所认识的人中,都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某某家的孩子爱劳动,某某家的孩子爱学习,某某家的孩子懂礼貌等等,还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学坏人,更不能干坏事。在家里,我也被树为弟妹们的标杆,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你们要向哥哥学习,看他是怎么做的。无形中也给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压力,自己只有多付出,才能给父母挣回面子。8岁时,我放了暑假,就在家照护大妹,十三、四岁在就生产队挣工分,读高中时,寒暑假基本上在学校做小工,主要是基建方面的搬砖、提砂浆,一天五角钱,一个假期可以挣十多块钱,下个学期学杂费什么的都有了,这样也为父母分了忧解了难,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劳动观念,深知挣钱不易。父母为儿女们操碎了心,早年为了我们的学业操心,之后为我们成家操心,再之后又为我们的子女操心。母亲就是在弥留之际也还在操心:有的还没有找男朋友、女朋友,该成家的年龄没成家;有的饮食要注意;有的要脚踏实地去工作……

       父亲走了近3年,母亲走了35天,但您们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今天我也是无意讴歌父母的勤劳和善良,但儿时那点点滴滴的记忆早已铭刻于心。这样的记忆时常在不经意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温润着我的心田。常常望着您们的遗像出神,您们的音容笑貌是那样的真诚,那么灿烂,而愧疚的是我们做子女的,尽管您们的子女都是孝子贤孙,但在世时还是觉得对您们关心少,生病时对您们关爱少。多么希望您们能多活几年,我们好多尽几年的孝心。

       父母在世时,许多烦心事可以向父母诉说;没有了父母,许多悲苦只有自己独自撑着。好在我们都是有儿孙的人了,我们一定能继承您们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的岗位上,去学习、去工作、去拼搏。

       劳累了一辈子的父母双亲,你们好好安息吧!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9/8/9 16:58:44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的老同学李万全先生写的一篇怀念父母的文章,感人至深。
  
  • 慧子
  • 发表于:2019/8/9 17:40:01
  • 来自:本机地址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恩情永远难于忘怀。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9/8/10 6:26:19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父母是儿女们第一任老师!孝道是儿女们秉承的美德!家庭兴败全靠父母的经营!和睦靠的是父母处事!能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们个个都是优秀的佳作
  
  • 老叶子
  • 发表于:2019/8/10 12:40:53
  • 来自:浙江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情深意浓!愿老人家在天堂没有病痛。
  • 超哥
铁杆儿会员论坛版主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9/8/12 11:57:41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李万全先生怀念父母的文章,感人至深!
  • 老农
楼主回复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巡视员铁杆网友论坛版主论坛高级顾问论坛首席
  • 发表于:2019/8/12 12:18:02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关注!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