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李庚

  • 春云百香果
楼主回复
  • 阅读:25821
  • 回复:4
  • 发表于:2019/2/22 22:48:3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走向世界的中国画家---李庚


 文/李元德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象更新,明媚的阳光把年轻的李可染画院照耀得更加春意盎然。在画院我有幸拜访并采访了国画大师李可染之子——名冠中外的画家、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学术成果累累的学者李庚先生。他像个随处可见的长者,意定气闲、温文尔雅、侃侃而谈。


···名冠中外的画家-李庚先生
一、探源
千里良驹出李家


六十年前,在北京大雅宝胡同甲二号,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开始学画。七岁时,重彩画作品《五虎上将》、《捉放曹》、《看大象》三次获得国际儿童绘画比赛大奖,八岁时的作品《京剧人物·苏三起解》在英国获得国际儿童金奖。著名画家黄永玉当年笔下深情记载小小孩童,就是当今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艺术学教授、研究员,当代著名学者、画家李庚先生。


李庚先生自幼受父亲李可染大师的艺术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内蒙锻炼了七年,可他的艺术追求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历经磨难的他也曾被推荐上大学,因专业不对口,他毫不犹豫的放弃,可那张长春光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直由父母慎重其事、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从内蒙回到北京,他担任李可染先生的秘书,帮助父母处理日常事务及购买、借阅书藉。多年以来,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他在传统书画上下功夫,练就了一身童子功。李可染先生在1979年除夕题字勉励之:“不持天赋,勤学苦练,困而知之,继承家学,做苦学派”。天道酬勤,多年的苦学,使他不仅传承了李家山水精神,同时也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绘画语言。


1980年,为实现心中的艺术梦想,李庚先生决定出国“看世界”。他原本以为三月半载就会回来,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0多年。


“父母对我影响很多,最主要是身教——勤奋好学、艰苦朴素;言传——绘画艺术、艺术思想,我能有今天的艺术成就,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一直以来,贯穿于李庚从学生到教授、从古到今、由东到西的全部学术遨游中。


著名画家黄永玉在日本李庚先生的画室,看到他堆积满满一面墙的精彩速写,惊叹:“此子乃千里之良驹也!”


多年东、西方的学术遨游,丰富了他的中国画表现力,他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西欧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创造原理的同时,悉心加于比较,体察它们之间的同异。更重要的是他用理智和激情,探索水墨语言的现代形态,并在意象水墨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创造,并在传播水墨艺术,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艺术创造和事业上的成功,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许。


李庚先生善于用心造景,以手造心。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远距离的心灵观照,善于对照自己的艺术进行反思,因此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他擅长把东、西方现代人的审美和中国绘画及诗歌融汇到自己的绘画中,特别是山川河流的钟灵毓秀和醇厚的民族文化,为他表现出洋溢的才情和盎然的诗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在艺术创作的各个阶段,不断涉入中西文化的河流,许多富有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如星光般闪烁。他血液中流淌着父亲李可染先生对崇高的宇宙精神悠然神往的可贵品质。他对自然有一种发自笔端的会意,把抽象水墨思维推到了一个风神飘举的境界。其结果是,他运用不同的视觉语言诠释着精神层面的感悟和演绎着心灵历程的情感。


二、嬗变
纵横驰骋水墨间


李庚先生秉承父训,融贯中西。他在水墨绘画语言探索上,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80年代,他进入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成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画系教研室少有的外籍教授,被认为是日本京都大学第三学派梅原猛(历任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校长等职,现就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首任所长)的新人之一。他曾在日本两所大学导入“水墨研究”制度。


李庚先生参与了推动日本系列“研究性”和“前倾性”的艺术研究活动,他的古典技法及素材表现,还有水墨研究最受青年学生的支持与欢迎,学生涵盖日本画系、建筑学院、立体造型系、陶艺系、染织系、影像系等。他经过在德国和日本数十年的潜心研究,最终创立具有抽象性和观念性的“素材加表现”、“从零开始”等新的海外水墨教学方法。他创立了心境山水“新古典主义”、“染色媒体”、“加麻布类支持体”等系列,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立的艺术体系。


他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巧妙的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日本及西方绘画、铜版画、素描、壁画以及文艺复兴早期艺术的发展,研究宋、元、明、清绘画,提出文人画是“概念的重复”的观点。


浪漫主义情怀、才情是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李庚先生在自己的系列水墨山水作品中,融入了浪漫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手法。作品《五大连池》他采用干、湿、苍、辣、涩、滞的笔触,营造出遥远而古朴的野山,在古道与岩石苦寂相依之处,书写山民最直接、最深切的生命体验。遒劲有力的线条挥洒之处,那高高的山岗,分明是钢打铁铸的民族脊梁。流动的空白让已经飘逝的时间和即将消失的空间产生了美的阵痛。弯弯的山路将目光引向画外,率性的虚空枯笔唤醒了山乡的记忆,唤醒了我们日益忘却的乡土生活的朴素和清纯。啊,五大连池,那是一个渐行渐远的乡关的梦。长梦猛醒泪沾巾,怎样梳理纷繁的思绪?画面诉诸于视角,化作了一颗颗相思的红豆。


作品《王维诗意图》是画家寄情的又一处空间,简练荒率的线条中隐入折钗股、屋漏痕和徐渭恣肆的笔意,写出雨洗空山、风赋明月、泉鸣古松、渔樵唱晚等诗人心中之境,块面化的空山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一个现代人看到古意山水后油然而生的情感——亲近而生疏、熟悉而陌生、向往而遗憾。画家精心在画面中设置一道白色的石桥,更使我们从中领略到画家对于没有污染的山水珍爱之情。正因如此,王维诗意得以弥漫开来,艺术的真谛得以显现出来。


他对明、清宫廷山水绘画空间关系技巧有着精深的研究,对墨象的研究也同样取得了卓着成果。他的“积墨法”、“没骨法”、“泼彩、泼墨”等水墨表现技法,同样有新的创造。他早期作品趋向于写实主义的抒情派;中期为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的浪漫派;后期为古典主义的超越派;近期为澄怀派,有“透明水墨的诗人”和“墨的呼唤者”之称。他的同事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长河北伦明曾说:“使我感铭的是他那不可思议的画才,还有那不知疲倦的热烈求知精神”;“他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却衣着朴素的在世界各地探求不已,几乎是用苦行僧的态度,按东方先辈的办法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李庚的画给人感觉很大,他的力度如同声响一样,逼人入其境,山也在动,水也在流。使人联想到东方学派。在小小的纸上总是布满岩石,繁林茂树,水流涌出,这就是李庚的山水画,不管多么小的画,也存在空间的妙意,他的绘画通过心灵通向宇宙”。


··· 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学术成果累累的学者李庚先生


三、墨舞
意写马勒交响曲


李庚先生是学者也是画家,他对中国古典艺术、古典音乐独有情钟。更妙的是,他的母亲邹佩珠从事源于西方的雕塑艺术,父亲李可染从事传统的中国画创作。中西文化的耳濡目染,他的画既继承了中国文人的气脉,充满了儒雅文人风骨,又吸收了西方雕塑艺术的内涵,东西方文化精神在他的水墨作品中融会贯通,得以充分体现。在他的意象水墨作品中,把艺术和心灵融为一体,客体不再是单纯自然地存在,不再是写实的对象,它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也可以像梦境一样,神奇飘渺。因为他的心灵中有诗的意象,因为这意象来源于对唐诗宋词如痴如梦的形象思维的过程。于是,意象水墨成为描绘音乐的艺术。


20世纪初,奥地利音乐巨匠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在其晚年创作了《大地之歌》,将中国伟大诗人李白、王维、孟浩然、钱起等诗意谱入交响乐曲中。近一个世纪中瓦尔特、伯恩斯坦、列纳姆佩勒、卡拉扬、小泽征尔等音乐大师竞演不绝,风靡世界。


李庚先生在德国从事教学研究期间,对马勒音乐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研究马勒。在日本应邀为一家日本电视台纪念音乐巨匠朝比奈隆氏创作《大地飞歌》中唐人诗意画作品。在最近一次特别音乐会上,他为此发表水墨新作《马勒交响曲·水墨空间构成》,大获成功。如果说艺术是全人类的,那么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也是无国界的。真、善、美的艺术是与人们心灵息息相通的。他的水墨空间艺术让人们时而澄明,时而奔放;时而兴奋,时而宁静。人们在画面里分明看到岩浆喷薄,沸腾而出;闻到百花万紫千红吐芬芳;听到海燕展翅飞翔在歌唱。为什么他的水墨语言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为什么神秘莫测的空间构成令人荡气回肠,浮想联翩?分明是神奇的画面幻化成了来自天籁的乐章。是先生传承了古今艺术之精华,游历中外名山大川于足下,参乎天地之灵气,结于心中之妙得,是他心中之境打开了人们心中的那扇艺术之门。那么,绘画与音乐是什么关系呢?绘画是立体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绘画。音乐的曲调和节奏,正如绘画的色调和笔触,绘画使音乐变成了浮想联翩的画面。有意思的是他的墨韵空间构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古典交响乐的音乐性。画面中层层递进的墨色变化,象征着管乐浑厚博大的共鸣,浓淡相宜而又变化莫测的传移模写,仿佛弦乐如痴如醉、如泣如诉的演奏。2000年,他在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马勒音乐绘画展”大获成功。该展览用东方与西方,绘画与音乐,视觉与音响、时空交错的艺术语言,层层展开。是激动人心的马勒·D大调交响曲,在画面中你可以感受到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齐鸣,一群全副戎装的大唐武士整装待发,激昂中王维“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扑朔迷离的画面化为柔美舒缓的弦乐,缓缓奏出李白《春思》诗意“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剪不断,理还乱……却是唐人钱起“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孤零一灯影,万里眼中明”中的盎然诗情,动人心弦。


马勒第七交响曲·狂想曲尤为震撼,画面中一组白色物象冉冉升腾,直逼苍穹。那是烟波浩渺的天姥山?还是势拔五岳的赤诚峰?那是一夜飞渡的镜湖月?还是祥云瑞气的金银台?那是霓衣风马云之君?还是虎鼓瑟兮鸾回车?那是什么?那是李庚先生笔下神奇的画面幻化成的美妙音符,诉说着李白《天姥吟留别》的梦中之境。


四、墨戏
黑云过后月还孤


如果把李庚先生《马勒交响曲与绘的空间》比作东方意蕴当代交响曲,那么他的传统墨戏人物如同清雅高古的《高山流水》古琴曲。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论》中说:“字之体式,一笔而成,偶有不连,则血脉不断,及其连着气候,通其隔行。”先生少有天赋,才气逼人,多年的苦学不但把握了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说,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他秉承家学,不仅在当代艺术创新上成果斐然,而且在传统题材上独辟蹊径,选择了一条古诗词写意的道路。


徐悲鸿为李可染画展作的序文中,对当年刚满四十岁的李可染赞誉有加,称其绘画“独标新韵。徐天池之放浪纵横于木石群卉间者,李君悉置诸人物之上,奇趣洋溢,不可一世,笔歌墨舞,逐罕先例,假以时日,其成就未可限量,世之响慕瘿瓢者,于此应饱啖荔枝之乐也。夫其兴之所至,不加修饰,或披发佯狂,或沉醉卧倒,皆狂狷之真,为圣人所取。”读李庚先生近作,不由得联想起徐悲鸿先生的这段文字。他的墨戏人物正是独标新韵,以徐渭的肆意笔墨刻画出古代诗人形象。他在题材、技法上不断拓展,如意写吕洞宾“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尽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这首诗,用笔直逼顾恺之之意:“紧劲连绵,循环起忽,格调逸易,风超电疾,意有笔先,画尽意在,所以今神气也”。


在他为题赞引用的典故中,诗者里有六朝的嵇康、陶渊明,唐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长卿,宋代有陆游、苏轼等等。他选的诗词都始于与自己水墨画相契合的作品,使诗词与自己的作品相互映照。《诗意白居易》中,白居易言简意赅,仪态万千,用笔荒率高逸,刚柔相济。“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未知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诗画合一,浑然天成,使人回味无穷。作品《寄意鲁迅》的人物造型令人拍案称奇,鲁迅奇崛拙朴,清奇夸张的形象打动观者,唤起人们不尽的思绪。铿锵有声的笔触,痛快淋漓的写意使墨酣随机,鲁迅“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的朗朗正气一览无余。


在他的东方意韵水墨作品中,无论是传统水墨写生系列,还是抽象水墨新作,无论是马勒交响曲与绘画的空间还是墨戏人物,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都出自先生一人之手,令人叹为观止。这都只是他众多佳作中选出的例证,只能略窥先生在水墨世界中的奕奕风貌。他的作品可贵之处在于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于传承了李可染大师“可贵则胆,所要者魂”的中国绘画精神,在于把浓浓的东方意韵与当代气息融为一体的那种生命体验的美感。他的作品贯穿东西方美学思想,意通中外,心驰古今,在东西方文化冲撞和融合的过程中,造就了博大沉雄,浑厚凝重的个人风貌。作品以鲜明的东方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交融与发展,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的嬗变与升华。


李庚先生是学识渊博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和教育家,是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苦学”派艺术家,是当代东方画坛崛起的新的又一座山峰。我深信,他在立足东方,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艺术道路上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绘画艺术的巅峰,谱写出一曲曲宏伟博大的华美乐章。


···李元德 《走进孔子·东方书画》编委会副主任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春云百香果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3 6:57:57
  • 来自:广西南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辛苦詹总给力,方才让此文与热线读者见面!在此感谢詹总!您辛苦了!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9/2/23 9:55:05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
  
  • 春云百香果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2/23 13:03:52
  • 来自:广西南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菊花妹妹关注!
  
  • 秋枫
  • 发表于:2019/3/1 20:10:04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春云老师佳作!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