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主题: 捡“浪柴”

  • 思量
楼主回复
  • 阅读:20688
  • 回复:3
  • 发表于:2018/8/12 15:46:0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枝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浪柴”

那些年每年长江汛期到了,总是牵动着长江大堤两岸群众的心。现在有了三峡大坝,能够调控长江洪水。但是看到那满满荡荡,奔流湍急的长江大水,总会联想到许多往事,除了参加工作之后防汛抗灾抢险之外,也想起了小时候捡浪柴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枝江百里洲,虽然多次搬家,但是都是距离长江大堤不过里把路左右。那还是解放前后和合作化前后时期,长江发大水,大家纷纷来到长江大堤上,人们一方面关心堤防安全,在河堤上靠水边插上一根木棍,看涨水或者跌水的趋势与快慢,另外也看有没有可以捡浪柴。

俗话说,“涨水泡子退水柴”。在长江水看涨的时候,堤边的水泡子比较多,到了水势下跌时,上游就会流来很多“浪柴”,当然这句俗语里也可以另外理解为泡子多可能还要涨水,浪柴来了可能水就有下跌的趋势了,这都是当地群众长时期的经验总结,虽然有时候也不排除有例外的情况。

上游流下来的东西品类繁多,浪柴主要是指大大小小长短不齐的树枝木棍,还有许多包谷杆、竹棍竹片、其他作物秸秆以及松树果、松树皮、油桐果,随季节不同,还有大小不等的青柚子。除了浪柴,有时还有死猪、死狗,甚至有时还有泡得肿肿的死人尸体。那时从杨家河、曹家河到吴家渡满堤上都是关心大堤安全的人群。如果尸体流在哪个地方不再往下流了,杨家河一带的人就去找焦元焕老人来把尸体捞起来在附近河堤边挖一个土坑就地掩埋起来,大家都知道焦老是一个做好事的人。有一次大河中间一间飘流的房屋,屋脊上爬着一个女人,大喊救命,但是那样的急流河水,谁也没有本事去救她,估计到了下游靠河堤岸近了是可以得救的。

随着江水慢慢退下去,大家的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这时浪柴就多起来了,大家就开始捡浪柴。常言说:“开门七件大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群众烧柴是生活第一位的问题。那时百里洲没有煤,没有电,也没有其他能源,只有作物秸秆可以利用,具体说就是棉杆、麦草、豆杆、高粱杆等。再就是房前屋后的树枝。我们家那时候由于秸秆和树枝少,捡浪柴有时候可以烧几个月,是解决烧柴的主要办法之一。

为了捡浪柴,先要准备好工具,主要是“榔扒子”,本来是稻场晒粮食的工具。榔扒子头是大约一尺多长、约一寸见方的木棍,凿上孔,安上四根五寸来长的木齿,再安上六尺来长的木柄就可以了。不过捡浪柴的时候,榔扒子柄上还要牢固的栓上一根长长的绳子,看到河中远处有大树枝好浪柴,就握紧绳子,把榔扒子用力往远处扔出去,把好浪柴从河当中拖到堤岸边。我家一般是父亲把浪柴拖到堤边,母亲和婆婆就将浪柴搬到堤外的草皮上摊开,让浪柴晒干。到了旁晚,各家将浪柴运回家,大根长棍就用“夹担”挑,短小的就用箩筐装。有的人家门口可以堆几个浪柴箩。那些树枝树干在大河里冲下来,树皮早就冲没了。所以浪柴易燃烧,没有烟,熬火,大根浪柴煮饭,小块浪柴“凳篓子”很受欢迎。

除了树枝秸秆,有时也飘来大件木材。那是解放以后的一年,漂来很多“筒材”,长度都是六、七尺以上,直径都是七、八寸,各户都打捞了一些,少的一根两根,多的三、五根不等。打捞上来,大家互相帮助抬回家,后来上面派人来说,那是国家财产,大家都很快把木材交出来,政府统一收了回去。

捡浪柴有收获,也有危险。大概是1952年左右,那一年小幺姨曾庆兰还没有出嫁。杨成章有两个妹妹,小名叫大姐姐、小姐姐。大姐姐与小幺姨年龄差不多,两人一起去捡浪柴。在杨家河矶头弯那里,大姐姐看到一根大树枝,是一根好浪柴,距离堤岸不远,她就下水去捞,用手拉着树枝往岸上拖,却没有发现树枝上缠有一条大蛇,大蛇受到惊动,带着树枝朝远处游,把大姐姐带下了水,那里的水到处是漩窝急流,大姐姐高声大叫“救命呀”,“快来救我呀”,小幺姨吓坏了,急忙转身喊人,等大家到来时,大姐姐早已经没有了身影。

合作化以后,随着清江河和长江上游不断兴修水利和水土保持,浪柴没有原来那么多了。公社食堂化,群众自己不管烧柴问题。结束食堂生活,后来发展蜂窝煤、沼气池、太阳能、电能源、液化气,做饭烧柴再也不是问题,倒是有的农户秸秆多了成了负担,有的“禾杆还田”,有的图简单,在地里放火烧掉,浓烟污染空气,还要受罚。有的棉杆到了冬天都长在地里没人要。清江隔河岩、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虽然年年长江有汛期,可是再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浪柴了,捡浪柴也只能封存在历史记忆里。

(张世亮2018812日于湖北枝江)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九月菊花
  • 发表于:2018/8/15 6:28:32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读后,让人回味,生活真实写照,把我也带回了那个年代,现在想想,心中感慨万千,为好文点赞
  
  • 岁月如歌
实名认证会员论坛版主铁杆网友
  • 发表于:2018/8/15 10:20:55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欣赏拜读张老先生的美文,向您问好!
把自己的小小文字放在这里。就只是天天念叨的小情绪。
  
  • 思量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8/17 20:42:36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俩们的关注和鼓励。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